高血压引起的肾病症状
高血压引起的肾病会引发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相关表现加重及肾功能减退相关表现。蛋白尿因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改变等产生,有轻度和大量等表现形式;水肿因肾功能受损致水钠潴留引起,有早期及严重时不同表现;高血压相关表现加重表现为血压更难控制、波动大及伴随症状更频繁剧烈;肾功能减退相关表现有肌酐尿素氮升高、尿量变化,如早期夜尿增多、后期少尿无尿等,且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会影响这些表现。
一、蛋白尿
1.产生机制:高血压引起的肾病会导致肾小球受损,使得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改变,原本不能滤过的蛋白质得以滤出,随尿液排出形成蛋白尿。从病理角度看,长期高血压使肾小动脉硬化,影响肾小球的正常功能,进而出现蛋白尿情况。在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者发生蛋白尿的机制类似,但老年患者由于本身存在器官功能衰退等情况,可能更容易受到高血压的影响而出现蛋白尿;性别上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盐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高血压,从而增加蛋白尿发生风险;有高血压病史且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出现蛋白尿的概率更高。
2.表现形式:可表现为轻度蛋白尿,即24小时尿蛋白定量在0.5-1.0g左右,也可能发展为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3.5g,此时尿液中会出现较多泡沫,且泡沫较长时间不易消散。
二、水肿
1.发生原理:高血压肾病导致肾功能受损,肾脏对水钠的排泄功能减弱,体内水钠潴留,进而引起水肿。当肾功能下降时,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相对正常,使得水钠在体内积聚,首先表现为组织疏松部位的水肿,如眼睑、晨起时面部水肿,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双下肢水肿,严重时可波及全身。年龄方面,老年患者由于心肾功能相对较弱,水肿可能更难消退;生活方式中,高盐饮食会加重水钠潴留,从而加重水肿程度;有高血压病史且肾功能已受损的患者,水肿情况往往较为明显。
2.具体表现:早期水肿多在晨起时眼睑、颜面部明显,活动后下肢水肿较为显著,休息后可稍有缓解。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性水肿,伴有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情况,表现为呼吸困难、腹部膨隆等。
三、高血压相关表现加重
1.血压波动情况:高血压引起的肾病患者,其血压往往较单纯高血压患者更难控制,血压波动较大。原本规律控制的血压可能出现突然升高的情况,这是因为肾病影响了体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血压调节机制。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本身血压调节功能就有所下降,加上肾病的影响,血压波动更为明显;女性患者在更年期等特殊时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影响血压的稳定性;长期高盐饮食、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进一步扰乱血压的稳定状态;有长期高血压病史且合并肾病的患者,血压更容易出现大幅波动。
2.伴随头痛等症状:血压升高时会引起头痛等症状,由于肾病的存在,头痛等症状可能更为频繁和剧烈。患者会感觉头部胀痛、跳痛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年龄较大的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可能相对较差,头痛带来的不适更为明显;女性患者在激素变化等因素影响下,对头痛的感受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血压升高,从而使头痛等伴随症状加重;有高血压肾病病史的患者,头痛等症状往往比单纯高血压患者更为严重。
四、肾功能减退相关表现
1.肌酐、尿素氮升高:肾脏功能受损后,不能有效清除体内代谢产生的肌酐、尿素氮等废物,导致血液中肌酐、尿素氮水平升高。正常情况下,血清肌酐男性约53-106μmol/L,女性约44-97μmol/L,尿素氮正常范围在2.5-7.5mmol/L左右,当肾功能减退时,肌酐和尿素氮会超出正常范围。年龄较大的患者肾脏本身储备功能下降,更容易出现肌酐、尿素氮升高的情况;不同性别在这方面无本质差异,但老年女性可能由于绝经后生理变化等因素,肾功能减退时肌酐、尿素氮升高可能更易发生;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大量饮酒、高蛋白饮食等会加重肾脏负担,促使肌酐、尿素氮更快升高;有高血压病史且病程较长的患者,肾功能减退时肌酐、尿素氮升高更为常见。
2.尿量变化:早期可能出现夜尿增多,正常成人夜间排尿次数一般不超过2次,夜间尿量不超过750ml,高血压肾病早期患者夜尿次数增多,尿量也可增多。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甚至无尿,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年龄方面,老年患者肾脏浓缩功能减退,更容易出现夜尿增多的情况;生活方式中,饮水习惯异常等会影响尿量变化,如睡前大量饮水可能导致夜尿增多;有高血压肾病病史的患者,随着肾功能进一步减退,尿量变化会更加明显,少尿或无尿提示病情已较为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