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的症状
肾病会出现水肿、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及肾功能异常相关表现。水肿分眼睑、下肢等,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致水钠潴留引发;蛋白尿表现为尿液泡沫多,因肾小球滤过膜受损致蛋白滤过超重吸收;血尿分肉眼和镜下,肾小球源性红细胞畸形;高血压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肾功能异常有尿量改变、贫血(因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代谢紊乱(如酸中毒、钙磷紊乱),且不同年龄患者表现有差异,生活方式及病史会影响相关表现。
一、水肿
1.表现形式:肾病患者常见的水肿可分为眼睑水肿、下肢水肿等。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会导致水钠潴留,从而引起水肿。例如,肾炎患者早期往往先出现眼睑水肿,这是因为眼睑部位组织疏松,水钠潴留时容易首先表现出来;对于一些肾病综合征患者,可出现全身性水肿,包括下肢明显的凹陷性水肿等。不同年龄的患者,水肿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肾病患者水肿可能相对更迅速且明显,而老年患者可能因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水肿表现可能不典型,但本质都是水钠代谢紊乱导致。
2.与生活方式及病史的关系:如果患者有长期高血压病史,可能会加重肾病导致的水肿,因为高血压会损伤肾脏血管,影响肾脏的滤过功能。长期高盐饮食的生活方式会使体内钠摄入过多,进一步加重水钠潴留,加重水肿程度。
二、蛋白尿
1.表现及机制:蛋白尿是肾病的重要症状之一,患者的尿液中可出现泡沫增多且不易消散的现象。这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导致蛋白质滤过增加,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从而使蛋白质出现在尿液中。不同类型的肾病蛋白尿程度有所不同,比如微小病变型肾病患者蛋白尿通常较明显,可大量蛋白尿;而慢性肾炎患者蛋白尿一般为中度左右。年龄方面,儿童肾病导致的蛋白尿可能有其特点,比如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的患儿在出生后不久即可出现大量蛋白尿。
2.与生活方式及病史的关系: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容易并发糖尿病肾病,进而出现蛋白尿,因为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肾脏的微血管。过度劳累的生活方式可能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导致蛋白尿情况加重,对于本身有肾病基础的患者尤其如此。
三、血尿
1.表现与分类:血尿可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肉眼血尿是指尿液外观呈血色,镜下血尿则需要通过显微镜检查尿液才能发现红细胞。肾小球源性血尿是肾病常见的血尿类型,红细胞通过受损的肾小球滤过膜进入尿液,形态往往畸形。例如IgA肾病患者常出现反复发作的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不同年龄的患者血尿表现也有差异,老年肾病患者血尿可能与合并泌尿系统结石等情况有关,而儿童血尿可能更多与肾小球疾病相关。
2.与生活方式及病史的关系:有泌尿系统感染病史的患者,感染可能诱发肾病相关的血尿,因为感染会刺激肾脏组织,导致局部血管通透性增加等情况。长期大量运动的生活方式对于本身有潜在肾病的人可能会加重肾脏损伤,从而引起血尿加重。
四、高血压
1.发生机制与表现:肾病患者常并发高血压,其发生机制主要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有关。肾脏病变导致肾缺血,刺激肾素分泌增加,进而引起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增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肾病患者的高血压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血压升高,有的患者是轻度升高,有的则是较严重的高血压。年龄方面,老年肾病患者高血压可能更难控制,因为老年患者常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病变。
2.与生活方式及病史的关系:高盐饮食的生活方式会使肾病患者的高血压情况恶化,因为钠摄入过多会进一步加重水钠潴留和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有家族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患肾病后更容易出现高血压并发症,且病情可能相对更复杂。
五、肾功能异常相关表现
1.尿量改变:肾病患者可能出现尿量减少或增多的情况。尿量减少是因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尿液生成减少;尿量增多可能是因为肾小管浓缩功能受损等原因。例如,慢性肾衰竭患者早期可能出现夜尿增多,随后逐渐发展为尿量减少。不同年龄的患者尿量改变特点不同,儿童肾病患者尿量改变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尿量异常会导致体内电解质等平衡紊乱,进而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
2.贫血:肾病患者常伴有贫血,这是因为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刺激骨髓造血,其减少会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等。老年肾病患者贫血可能更为明显,因为老年患者本身造血功能可能有所下降,再加上肾病导致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双重因素导致贫血加重。
3.代谢紊乱相关表现:肾病患者可出现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呼吸深快等。还可能出现钙磷代谢紊乱,导致骨质疏松等情况。对于有长期肾病病史的患者,代谢紊乱会进一步影响身体多个系统的功能,比如钙磷代谢紊乱会影响骨骼健康,加重患者的不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