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的分期
糖尿病肾病的分期、特点及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糖尿病肾病分为五期,一期为肾小球高滤过期,肾脏体积增大、GFR升高,无明显症状;二期为正常白蛋白尿期,肾小球有结构改变,运动后UAER可暂时升高;三期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期,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GFR开始下降,是防治关键期;四期为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大量白蛋白尿,GFR进行性下降,有水肿、高血压等症状;五期为终末期肾衰竭,GFR严重下降,需肾脏替代治疗。特殊人群方面,老年人病情进展快,要密切监测指标、注意用药和饮食;儿童和青少年患该病影响生长发育,优先非药物干预、避免肾毒性药物;孕妇要兼顾血糖血压控制与胎儿发育,选安全药物;合并其他疾病患者病情复杂,需综合治疗、改善生活方式。
一、糖尿病肾病分期及特点
1.一期:肾小球高滤过期。此期主要表现为肾脏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GFR)升高,可超过正常的150%。这一阶段肾脏的结构基本正常,仅有一些功能性的改变。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在体检时可能发现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正常。一般在糖尿病发病初期即可出现,年龄、性别对这一期的影响较小,但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高糖、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等可能会加重肾脏的高滤过状态。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更易出现此期改变。
2.二期:正常白蛋白尿期。肾小球开始出现结构改变,如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增加,但UAER仍正常(<30mg/24h),GFR可能仍高于正常或恢复正常。此期患者可能仍无明显症状,仅在运动后UAER可暂时升高。年龄较大、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进入此期的风险增加。女性患者由于生理特点,在孕期等特殊时期可能会使病情进展加速。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进一步损害肾脏。
3.三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特点为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UAER为30300mg/24h,或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为30300mg/g。GFR开始下降,但仍高于正常下限。患者可能出现血压轻度升高。这一期是糖尿病肾病防治的关键时期,若能积极干预,可延缓病情进展。年龄较大、血糖控制不佳、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更易进入此期。肥胖、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会加重肾脏负担。有高血压家族史的患者病情进展可能更快。
4.四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大量白蛋白尿(UAER>300mg/24h或ACR>300mg/g),GFR进行性下降。患者可出现水肿、高血压,肾功能逐渐减退。水肿通常从下肢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此期患者的症状较为明显,生活质量受到较大影响。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肾脏储备功能差,病情进展更快。女性患者在绝经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肾脏病变可能加速。长期高盐饮食会加重水肿和高血压。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预后更差。
5.五期:终末期肾衰竭。GFR严重下降(<15ml/min/1.73m2),血肌酐和尿素氮明显升高,出现严重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如透析或肾移植。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乏力、贫血等一系列尿毒症症状。高龄患者身体对透析等治疗的耐受性较差。糖尿病病程长、血糖和血压长期控制不佳的患者更容易发展至此期。不良的生活方式如不规律饮食、不按时服药等会加速病情恶化。
二、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肾脏功能本身就有一定程度的衰退,患糖尿病肾病后病情进展相对较快。在各期都应更加密切地监测血糖、血压、肾功能和尿蛋白等指标。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身体耐受性,避免使用对肾脏有较大负担的药物。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控制盐和蛋白质的摄入,避免加重肾脏负担。同时,要鼓励老年人适当运动,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安全性。
2.儿童和青少年:儿童和青少年患糖尿病肾病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对其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在治疗过程中,要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如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来控制血糖。严格避免低龄儿童使用可能有肾毒性的药物。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监测肾脏功能。
3.孕妇:孕妇患糖尿病肾病时,不仅要控制血糖和血压,还要密切关注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孕期肾脏负担加重,可能会使糖尿病肾病病情恶化。在治疗用药时要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选择对胎儿安全的药物。孕妇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合理饮食,定期进行产检和肾功能检查。
4.合并其他疾病患者:如合并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患者,病情更为复杂。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各种疾病的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在控制血糖的同时,也要积极治疗其他合并疾病,避免相互影响导致病情加重。患者要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同时,要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适当运动、控制体重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