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引起的肾病怎么治疗
糖尿病相关病症需从多方面进行综合管理。控制血糖要依病情选合适降糖方案,如二甲双胍、SGLT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等各有适用情况;控制血压目标一般为130/80mmHg以下,大量蛋白尿者可更严格,基础药物是ACEI和ARB,也可联用CCB;减少尿蛋白除用ACEI和ARB外还需其他配合且避肾毒性药物;饮食管理要据肾功能调蛋白质摄入、限盐分、合理控碳水和脂肪;并发症防治包括贫血、骨代谢异常等的处理;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妊娠糖尿病肾病有各自注意事项,需针对性处理。
一、控制血糖
1.选择合适降糖方案: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需根据病情等选择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在肾功能轻度异常时可谨慎使用,当肾小球滤过率低于30-45ml/min时需避免使用;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具有独特的肾脏保护作用,能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水平、延缓肾功能恶化,且不增加低血糖风险,适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但需注意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调整剂量;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也有一定的肾脏保护效应,可改善肾功能。
二、控制血压
1.降压目标:一般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对于大量蛋白尿(>1g/d)的患者,可将血压控制得更严格,目标为125/75mmHg左右,但需注意避免血压过低影响肾脏灌注。
2.降压药物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是治疗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的基础药物,它们不仅能降压,还能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功能恶化。ACEI可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从而扩张出球小动脉,降低肾小球内压,减少尿蛋白,但可能引起咳嗽、高钾血症等不良反应;ARB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较少引起咳嗽,高钾血症风险相对较低,但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这两类药物。钙通道阻滞剂(CCB)也可用于糖尿病肾病的降压治疗,如氨氯地平等,对肾功能影响较小,可与ACEI或ARB联合使用。
三、减少尿蛋白
1.药物应用:除了上述的ACEI和ARB外,一些其他措施也有助于减少尿蛋白,如在严格控制血糖、血压的基础上,对于合适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具有减少尿蛋白作用的药物,部分研究显示某些中成药可能有一定辅助作用,但需更多高质量研究证实。同时,要注意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防止尿蛋白进一步加重。
四、饮食管理
1.蛋白质摄入: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蛋白质摄入量,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可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推荐优质低蛋白饮食,以减少肾脏负担;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时,需进一步严格控制蛋白质摄入,保证热量供应,可选择牛奶、鸡蛋、瘦肉等优质蛋白质。
2.盐分摄入:限制盐分摄入,每日盐摄入量应<6g,对于合并高血压或水肿的患者,更应严格限制,以减轻肾脏负担和控制血压。
3.碳水化合物与脂肪: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选择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物等;脂肪摄入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如少吃动物油、油炸食品等,以维持血脂正常,减少心血管并发症风险,间接保护肾脏。
五、并发症防治
1.贫血防治:糖尿病肾病患者常合并贫血,可检测血红蛋白水平,当出现贫血时,可根据情况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同时注意监测血常规等指标。
2.骨代谢异常防治:糖尿病肾病患者易出现骨代谢异常,如肾性骨病,需定期检测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等指标,根据结果进行相应处理,如调整钙磷代谢相关药物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糖尿病肾病:儿童糖尿病肾病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需更谨慎处理。在降糖方面,需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降糖方案,如胰岛素治疗为主,严格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发生;在降压、减少尿蛋白等治疗时,药物选择需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剂量调整需精准;饮食管理上要保证儿童的生长发育需求,在限制蛋白质等摄入的同时,需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
2.老年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多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时需更加关注药物相互作用。在降糖时,要避免低血糖发生,选择降糖效果温和且安全的药物;降压时需缓慢降压,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影响重要脏器灌注;在饮食管理上要根据老年人的消化功能等进行调整,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遵循糖尿病肾病饮食原则;对于并发症的防治要更加细致,如贫血的防治要考虑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等。
3.妊娠糖尿病肾病:妊娠期间糖尿病肾病患者情况复杂,降糖药物选择受限,多以胰岛素治疗为主,严格控制血糖以保障胎儿正常发育和母亲健康;血压控制需谨慎,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降压药物;饮食管理要兼顾母亲和胎儿的营养需求,在限制蛋白质等摄入的同时,保证足够的热量和营养供应;需密切监测肾功能、胎儿情况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