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高是怎么引起的

来源:民福康

肾小球疾病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如多种免疫介导炎症致滤过膜损伤,儿童与中青年发病有别;继发性如糖尿病肾病因高血糖致微血管病变,狼疮性肾炎与自身免疫及性别年龄相关;肾小管-间质疾病中药物和感染可致间质性肾炎,各年龄段有不同特点;肾血管性疾病里高血压肾损害由长期高血压致肾小动脉硬化,肾动脉狭窄因缺血激活RAAS致滤过膜损伤,中老年及不同病因对应不同情况,均需关注相关因素控制病情。

一、肾小球疾病相关

1.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病理机制:多种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参与其中,如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内沉积,激活补体系统等,导致肾小球滤过膜损伤,电荷屏障和机械屏障功能破坏,使得原本不能通过或少量通过的蛋白质漏出增加,从而出现尿蛋白高。例如微小病变型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异常有关,足细胞的裂隙膜受损,导致蛋白尿产生。在儿童中,微小病变型肾病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类型,约占80%-90%,多与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相关,发病前可能有上呼吸道感染等诱因。

年龄与性别因素:不同年龄段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情况有所差异,儿童中常见急性肾小球肾炎等,多与链球菌感染后引发的免疫反应有关;中青年男性相对更易患某些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如IgA肾病,其发病可能与遗传易感性以及黏膜免疫异常有关,上呼吸道感染等诱因后易出现血尿、蛋白尿等表现。

2.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糖尿病肾病:

病理机制:长期高血糖状态下,肾脏的微血管发生病变,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系膜区基质增多,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改变。此外,多元醇途径激活、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等多种机制参与其中。随着病情进展,肾小球滤过功能逐渐受损,尿蛋白逐渐升高。研究表明,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约30%-4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

年龄与生活方式因素:多见于中老年糖尿病患者,长期高糖饮食、缺乏运动、血糖控制不佳等生活方式因素会显著增加糖尿病肾病的发生风险。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以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狼疮性肾炎:

病理机制: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体内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等肾脏组织中,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肾小球滤过膜损伤,出现尿蛋白高。其发病机制涉及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1:9。

年龄与性别因素:多见于育龄期女性,发病年龄多在15-40岁之间。患者需要长期规范治疗,密切监测尿蛋白等指标,以控制病情进展。

二、肾小管-间质疾病相关

1.间质性肾炎:

药物性间质性肾炎:

病理机制:某些药物如抗生素(如青霉素类、磺胺类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等可通过过敏反应或直接毒性作用损伤肾小管-间质。药物引起的免疫反应导致肾小管间质炎症,影响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同时也可能破坏肾小球滤过膜,进而出现尿蛋白高。例如使用磺胺类药物后,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导致间质性肾炎,出现蛋白尿、血尿等表现。

年龄与用药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不同年龄段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不同。儿童使用药物时更需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导致肾损伤的药物。在用药过程中,需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有过敏史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感染相关性间质性肾炎:

病理机制: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可直接侵袭肾小管-间质组织,引发炎症反应。例如肾盂肾炎,由细菌上行感染引起,炎症累及肾小管间质,导致肾小管功能障碍,同时影响肾小球滤过,出现尿蛋白升高,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

年龄与病史因素: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生,有尿路感染病史、尿路梗阻(如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等)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感染相关性间质性肾炎,需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病情进展。

三、肾血管性疾病相关

1.高血压肾损害:

病理机制: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肾小动脉硬化,肾小球缺血缺氧,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从而出现尿蛋白高。随着病情进展,肾小球逐渐硬化,肾功能减退。研究显示,高血压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发生高血压肾损害的风险明显增加,约5%-10%的高血压患者会发展为高血压肾损害。

年龄与血压控制因素:多见于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长期血压控制不佳是重要诱因。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压,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一般为<130/80mmHg),以延缓肾损害的进展。

2.肾动脉狭窄:

病理机制:肾动脉狭窄可导致肾脏缺血,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使血压升高,同时肾脏缺血刺激肾脏分泌更多的肾素,进一步加重RAAS系统激活,导致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收缩,肾小球内高压,滤过膜损伤,出现尿蛋白高。肾动脉狭窄的常见病因有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等。

年龄与病因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常伴有其他动脉硬化表现;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引起的肾动脉狭窄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对于肾动脉狭窄患者,需要评估病情,必要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以改善肾脏血流,减少尿蛋白。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肾小球疾病
肾小球疾病是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改变、病程和预后不尽相同的主要累及双肾肾小球的一组疾病。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尿蛋白高一定是肾病吗?
杨光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在临床上如果患者尿常规检查提示尿蛋白升高,此时患者并不一定就是肾病。因为有一些正常人在剧烈活动,脱水,发热,精神刺激,应激等情况时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肾脏处于相对缺血状态,在这个时候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生理性蛋白尿。在这个时候患者肾脏是没有器质性病变的,这个时候不考虑患者是由于肾病所导致的蛋白尿。还有一些
尿蛋白高是怎么回事?
杨光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造成尿蛋白高的原因并不一定是疾病。那么尿蛋白高是怎么回事呢?有的时候是由生活中造成的,比如剧烈运动,高温高寒等等。病理性蛋白尿是指人体某个系统或脏器发生病变导致的的尿液持续表现出蛋白。一般24小时尿蛋白量超过150毫克。多见于肾小球性蛋白尿,和肾小管性蛋白尿。其病因很有可能是全身性疾病:①发热期蛋白
尿蛋白高不能吃什么?
杨光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尿蛋白高的人不宜吃豆制品、蛋肉类、乳制品、干果类,因为这些食物中蛋白质含量都比较高。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依次是肉、蛋和牛奶。建议少吃脂肪,猪肉、牛肉等四条腿的脂肪含量高于鸡、鸭等两条腿的脂肪含量,而鱼(无腿)的脂肪含量低于鸡、鸭,所以鱼的蛋白质含量最好,可以多吃。
尿蛋白高吃什么药?
杨光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尿蛋白增高多数为肾小球肾炎,可服用ACEI或ARB类降压药物减少尿蛋白,同时也可服用雷公藤多甙抑制免疫治疗。若为肾病综合征,即表现为大量蛋白尿时,则需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此外部分病人是由于高血压或糖尿病所造成的蛋白尿,此时应积极控制血压、血糖,此外可应用改善微循环药物,如羟苯磺酸钙或
怀孕尿蛋白高对胎儿有影响吗?
李巍巍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怀孕期间孕妇尿蛋白高对胎儿有一定的影响,可能会影响到胎儿宫内缺氧。怀孕期间孕妇表现出尿蛋白高的因素:可能是由于孕妇怀孕期间得了妊高症,造成肾脏损伤而造成尿蛋白高;也可能是由于妊娠前期造成尿蛋白高。孕妇在怀孕期间需要做好孕期保健,同时也需要定期去医院做产检,关注孕妇的身体健康和胎儿宫内发育情况,孕期属
肾炎24小时尿蛋白高
杨光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在临床上,有一些肾炎患者可以出现尿蛋白增多,表现为24小时尿定量明显增多,此时建议患者一定要去正规医院进行正规治疗,必要时,建议患者应当进行肾脏病理学检查来进行确诊,一方面可以鉴别患者是原发性肾脏疾病,还是继发性肾脏疾病,导致患者出现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明显增多,另外一方面还可以做出正确的病理诊断,有
孕妇尿蛋白高怎么办?
杨光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孕妇尿蛋白高一般来说都是尿路感染造成的,可用富含植物营养素、抗氧化剂的免疫食品来滋养调理免疫系统功能,提高免疫力,帮助人体抵抗细胞和病毒的侵袭,清除体内垃圾毒素,恢复人体健康。怀孕过程中,必须密切观测血压,肾功能和尿蛋白,饮食一定要清淡,少盐,不要劳累,多摄取优质蛋白,最好防止食用植物蛋白,豆制品(
孕妇尿蛋白高有什么影响?
杨光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孕妇尿蛋白高,这种情况有可能会造成子痫。由于在怀孕后身体的负担会有所加重,肾脏的负担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就会造成小便里有蛋白的情况,少部分的孕妇是单纯的尿蛋白增高,但大多数的孕妇尿蛋白增高,同时还可能会合并有高血压,所以要造成重视。
尿蛋白高好降吗?
杨光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尿蛋白高好不好降下来要结合综合情况来看,有些病人表现出尿蛋白是由于肾外的因素,如在表现出脱水后会造成血压偏低,肾脏灌注不足,会表现出暂时性的肾功能受损,发生蛋白尿。一些药物中毒造成肾功能损伤也会表现出蛋白尿。如果能发现肾功能不全的原因,尽快去除病因,肾功能可以恢复正常,尿蛋白就能降至正常。但是若是肾
尿蛋白高需要注意什么?
杨光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正常持续性尿蛋白高的情况,一般是说明表现出了肾脏的相关疾病,要注意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的这个饮食原则,以防止增加肾脏的负担。此外,还要注意到医院肾内科定期复查,进一步检查肾功能及24h尿蛋白定量等相关指标以进一步评估病情,进而进行针对性的用药治疗,必要时还需检查肾穿刺活检以明确具体病理类型。平时在生
24小时尿蛋白高怎么回事
陈达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三甲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应该不含有蛋白。如果出现这种蛋白尿,而且尿常规检查出现蛋白尿,患者前往医院肾内科进行检查,如果出现定量24小时尿蛋白明显升高,通常考虑是肾脏疾病所引起。比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都可以出现尿蛋白增加。因此,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建议患者前往医院肾内科进行检查和治疗,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进行诊断和处理。
尿蛋白高是怎么回事
王化民 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三甲
正常情况下人体尿液中含有少量的蛋白,24h尿蛋白定量小于150mg,如果超过300mg,诊断为蛋白尿。蛋白尿属于异常情况,一般分为肾小球源性蛋白尿和肾小管源性蛋白尿,分别是由于肾小球疾病引和小管间质疾病所致。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源性蛋白尿是因为人体肾小球基底膜发生病变,血液中蛋白漏进尿液,产生了大量蛋白尿。而肾小管源性蛋白尿,属于肾小管间质疾
尿蛋白高是怎么回事
田佳 主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三甲
一般人体肾脏功能正常时,尿液中没有蛋白,化验尿蛋白为阴性。如果患者做尿常规检查显示尿蛋白阳性,或者尿蛋白定量超过正常数值,尿微量白蛋白高出正常数值,考虑可能有肾脏疾病,例如慢性肾小球肾炎。如果患者尿液中尿蛋白增多,尿蛋白定量大于3.5g/d,可以诊断为肾病综合征。但是蛋白尿不仅仅是肾脏疾病引起的,也可能是继发肾脏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是什么原因导致尿蛋白高
徐晓霞 副主任医师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尿蛋白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脏病、肾功能综合症可出现尿蛋白质明显升高以及有肾功能、肌酐、尿酸、尿素氮升高。二、泌尿系统感染,如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均可出现尿蛋白,可伴有血尿、肾功能不全。三、生理原因,如高蛋白饮食、大量运动后可出现一过性尿蛋白高,此时可查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泌尿系统B超等,综合判断
尿蛋白高吃什么水果
许鹏 副主任医师
宜春市人民医院 三甲
尿蛋白高可以吃苹果、香蕉、橘子、柚子、梨等,以上水果富含水分和多种维生素。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能力,注意不能吃杨桃,杨桃会加重肾脏的负担,不利于病情的好转。出现尿蛋白的情况,应该进一步到医院完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脏彩超等检查明确病因。
糖尿病尿蛋白高是怎么回事
干军 副主任医师
马鞍山市人民医院 三甲
对于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尿蛋白升高,就考虑很有可能已经发生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变,但同时也需要排除是否是由于其他肾脏疾病所造成尿蛋白升高,比如急性肾炎、泌尿道感染、绝对组织疾病引起继发性肾脏损伤,还有高血压肾脏病变等等,糖尿病肾病是慢性一种肾脏病变重要类型,随着病情发展,最终会造成尿毒症发生。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