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尿蛋白怎么治疗好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免疫抑制治疗及并发症防治。一般治疗涵盖休息活动与饮食方面,休息急性期卧床、好转后适度活动,饮食要保证优质蛋白、足够热量,控制脂肪、钠盐等;对症治疗有利尿消肿(用噻嗪类、袢利尿剂、保钾利尿剂)和减少尿蛋白(用ACEI或ARB);免疫抑制治疗常用糖皮质激素,还有细胞毒药物如环磷酰胺、环孢素;并发症防治包括感染要选敏感无肾毒性抗生素,血栓栓塞用抗凝溶栓药,急性肾损伤要积极处理。儿童和老年患者在各治疗环节需根据自身特点谨慎处理,密切监测相关指标。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活动:肾病综合征患者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可增加肾血流量,利于利尿,待水肿消退、一般情况好转后,可适当活动,如散步等,但要避免劳累。对于儿童患者,需保证充足睡眠,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玩耍影响病情恢复;老年患者活动要适度,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和强度。
2.饮食:
蛋白质:一般给予正常量的优质蛋白,每日每千克体重1g。但当肾功能不全时,应根据肌酐清除率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蛋白质摄入需满足生长需求,但也要注意肾功能情况;老年患者蛋白质摄入需兼顾营养和肾功能,避免加重肾脏负担。
热量:保证足够热量,每日每千克体重不少于30-35kcal,可多食用碳水化合物,如米饭、面条等,以满足机体能量需要,维持正常代谢。
脂肪:减少饱和脂肪酸(如动物油脂)的摄入,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如植物油)及富含可溶性纤维(如燕麦、米糠)的食物摄入。
钠盐:水肿时应低盐饮食,每日盐摄入量小于3g,避免食用腌制食品等含钠高的食物,防止水肿加重,儿童患者要注意控制钠盐摄入,避免影响血压等情况,老年患者也需注意,因为高盐饮食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加重肾脏负担。
钾:若存在高钾血症,需限制含钾高的食物摄入,如香蕉、橙子等;若血钾正常,一般无需严格限制,但也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二、对症治疗
1.利尿消肿:
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通过抑制髓袢升支厚壁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增加钠和氯的排泄,发挥利尿作用。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儿童使用时需谨慎,严格掌握剂量;老年患者因肾功能可能减退,要密切监测电解质等情况。
袢利尿剂:如呋塞米,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抑制Na+-K+-2Cl-共同转运系统,增加钠、氯和钾的排泄,利尿作用较强。对于肾病综合征严重水肿患者常用,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利尿导致血容量不足等问题,儿童使用时需根据体重等调整剂量,老年患者要关注肾功能和电解质变化。
保钾利尿剂:如螺内酯,通过拮抗醛固酮发挥利尿作用,利尿作用较弱,常与噻嗪类或袢利尿剂合用,以减少钾的丢失,但要注意高钾血症的发生,儿童和老年患者使用时更需谨慎监测血钾。
2.减少尿蛋白: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除具有降压作用外,还可通过降低肾小球内压和减少蛋白尿发挥肾保护作用。常用药物有卡托普利、氯沙坦等。儿童使用ACEI或ARB时需注意监测肾功能和血钾;老年患者在使用前要评估肾功能,且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血压、肾功能和血钾变化。
三、免疫抑制治疗
1.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常用药物,通过抑制免疫反应及炎症反应,抑制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达到利尿、减少尿蛋白的目的。常用药物有泼尼松等。儿童使用糖皮质激素时要注意生长发育的影响,如可能导致生长迟缓等,需定期监测身高、体重等;老年患者使用时要注意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可适当补充钙剂等。
2.细胞毒药物:
环磷酰胺:可用于激素依赖型或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通过抑制细胞免疫发挥作用。但有骨髓抑制、性腺抑制、出血性膀胱炎等不良反应,儿童使用要权衡利弊,老年患者因机体功能减退,使用时需密切监测血常规等指标。
环孢素:可选择性抑制T辅助细胞及T细胞毒效应细胞,常用于激素及细胞毒药物无效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但有肾毒性、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不良反应,儿童使用需谨慎,老年患者使用时要关注肾功能和血压变化。
四、并发症防治
1.感染: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大量免疫球蛋白自尿中丢失,血浆蛋白降低,免疫功能紊乱及应用糖皮质激素等,易发生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应及时选用敏感、强效且无肾毒性的抗生素积极治疗。儿童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更易发生感染,要注意预防,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老年患者感染后恢复能力较差,要加强护理,及时就医治疗。
2.血栓、栓塞并发症:由于血液浓缩(有效血容量减少)及高脂血症造成血液黏稠度增加,加上患者体内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失衡,易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当出现血栓、栓塞表现时,可根据情况选用抗凝药物(如肝素、低分子肝素等)及溶栓药物(如尿激酶等)治疗。儿童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相对较低,但也需警惕;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差等因素增加了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使用抗凝等药物时要密切观察出血等不良反应。
3.急性肾损伤:肾病综合征患者可因有效血容量不足导致肾血流量下降,诱发肾前性氮质血症,经扩容、利尿后可恢复;少数可出现急性肾损伤,表现为少尿或无尿,此时需积极处理,如去除诱因、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儿童和老年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时病情变化可能较快,要加强监测和及时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