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脑栓塞
脑栓塞是各种栓子致颅内动脉急性闭塞或严重狭窄,引发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约占脑梗死15%20%。其病因包括心源性(如心房颤动等)、非心源性(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等)及来源不明的栓子;临床表现起病急骤、症状多样且部分伴有原发病症状;诊断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及心电图等其他检查;治疗有一般治疗、溶栓、抗栓、神经保护及康复治疗;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及患有其他疾病的人群治疗各有注意事项;预防需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生活方式并定期体检。
一、脑栓塞的定义
脑栓塞是指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或严重狭窄,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及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约占脑梗死的15%20%。
二、脑栓塞的病因
1.心源性栓子:是脑栓塞最常见的原因,约占脑栓塞的60%75%。常见于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梗死、心肌病等。例如,在心房颤动时,心房内的血液瘀滞,容易形成血栓,当血栓脱落时,就可能随血流进入脑血管导致栓塞。
2.非心源性栓子: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脂肪栓子、空气栓子、肿瘤栓子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斑块碎片可随血流进入脑动脉;长骨骨折时,骨髓中的脂肪滴可进入血液循环形成脂肪栓子;胸部手术、潜水减压不当等可导致空气进入血液形成空气栓子。
3.来源不明的栓子:少数病例虽经仔细检查也未能找到栓子的来源。
三、脑栓塞的临床表现
1.起病急骤:脑栓塞通常在数秒或数分钟内达到高峰,是所有脑血管病中起病最快的一种。患者往往在活动中突然发病,少数可在睡眠中发病。
2.症状多样:取决于栓塞的血管部位和大小。常见症状包括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等。如果栓塞发生在重要的脑功能区,还可能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等严重症状。例如,大脑中动脉栓塞可导致对侧肢体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性偏盲;椎基底动脉系统栓塞可引起眩晕、呕吐、复视、共济失调等症状。
3.其他表现: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原发病的症状,如心房颤动患者有心悸、胸闷等症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有发热、心脏杂音等表现。
四、脑栓塞的诊断
1.病史和临床表现: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起病情况、既往病史、是否有心脏病等。根据患者突然起病、迅速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等特点,初步判断可能为脑栓塞。
2.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是诊断脑栓塞的重要手段。头颅CT在发病24小时内可能无明显异常,但可用于排除脑出血等其他疾病;发病24小时后,CT可显示低密度梗死灶。MRI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更为敏感,能更早发现梗死灶,尤其是弥散加权成像(DWI)可在发病数小时内显示高信号的梗死灶。
3.其他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有助于发现心源性栓子的来源;血管超声、脑血管造影等检查可了解颈部和颅内血管的情况。
五、脑栓塞的治疗
1.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血压、血糖等。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是治疗的基础。
2.溶栓治疗:对于符合溶栓指征的患者,在发病4.56小时内可考虑进行溶栓治疗。常用的溶栓药物有阿替普酶、尿激酶等。溶栓治疗可以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挽救濒临死亡的脑组织,但也有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
3.抗栓治疗:对于不符合溶栓指征或溶栓治疗后患者,可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抗凝药物(如华法林、低分子肝素)治疗,以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和扩大。
4.神经保护治疗:使用一些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药物,如依达拉奉等,可减轻脑损伤。
5.康复治疗:病情稳定后,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包括肢体运动康复、语言康复、认知康复等。康复治疗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六、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在治疗脑栓塞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康复治疗的进度应相对缓慢,要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调整康复方案。同时,要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2.儿童:儿童脑栓塞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可能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严重影响。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例如,在使用药物时,要根据儿童的体重精确计算药物剂量。康复治疗要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采用游戏等方式提高其参与度。
3.孕妇:孕妇发生脑栓塞时,治疗较为复杂。在选择治疗方法和药物时,要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一般来说,尽量避免使用对胎儿有潜在危害的药物。在康复治疗方面,要注意避免孕妇过度劳累,保证胎儿的安全。
4.患有其他疾病的人群:如患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使用药物时要谨慎,因为这些患者的药物代谢和排泄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容易导致药物蓄积。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肝肾功能情况调整药物剂量。
七、脑栓塞的预防
1.积极治疗原发病:对于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控制病情。例如,心房颤动患者要进行抗凝治疗,以预防心源性栓子的形成;高血压患者要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2.改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脑栓塞非常重要。包括戒烟限酒、合理饮食(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
3.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特别是有心脏病家族史、高血压家族史等高危人群,更要定期进行心脏、血管等方面的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