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球肾炎有哪些临床表现
急性肾小球肾炎有典型临床表现,包括血尿(肉眼或镜下,因肾小球基底膜受损致红细胞漏出)、蛋白尿(轻至重度,因滤过膜屏障功能受损)、水肿(多从眼睑颜面始,晨起明显,水钠潴留致)、高血压(轻至中度,与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等有关);伴随尿量变化(少尿、无尿,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全身症状(乏力疲倦、低热,与代谢紊乱、免疫反应等有关);不同人群有特殊表现,儿童易现严重水肿、症状易被忽视、高血压不典型,需家长密切观察;老年患者表现不典型、肾功能减退明显,要控制基础疾病、谨慎用药、预防感染。
一、典型临床表现
1.血尿
表现形式:可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肉眼血尿时尿液呈洗肉水样或鲜红色等。儿童患者肉眼血尿相对更易被察觉,这与儿童肾脏对血液的过滤等功能特点以及其自身对尿液变化的感知和表达能力有关。例如一些上呼吸道感染后1-3周内出现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患儿,可能会出现肉眼血尿情况。镜下血尿则需通过尿常规检查发现,显微镜下可见红细胞增多。
发生机制:是由于肾小球基底膜受损,红细胞通过受损的基底膜进入尿液中。炎症等因素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使得原本不能通过的红细胞得以漏出。
2.蛋白尿
程度表现:程度可轻可重,多数为轻至中度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一般在数克以内。但也有少数严重的情况,蛋白尿程度较高。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患者蛋白尿表现可能与成人有一定差异,儿童肾脏处于发育阶段,其蛋白尿的产生和代谢等情况与成人不同年龄段肾脏功能状态相关。例如一些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尿常规检查显示尿蛋白阳性,通过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明确具体数值。
发生机制:肾小球滤过膜的屏障功能受损,正常情况下不能滤过的蛋白质漏出到尿液中。炎症反应等导致滤过膜的电荷屏障和机械屏障功能障碍,使得蛋白质从尿液中排出增多。
3.水肿
水肿特点:多从眼睑、颜面开始,晨起时较为明显,然后可逐渐蔓延至全身。水肿性质多为非凹陷性吗?不,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水肿多为可凹陷性水肿。儿童患者由于组织间隙较疏松,水肿往往更明显且发展较快。比如患儿晨起时发现眼皮肿起来,用手指按压水肿部位,会出现凹陷且不易恢复。其发生机制主要是水钠潴留,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水钠排出减少,体内水钠潴留,引起组织间隙水分增多,从而出现水肿。
4.高血压
血压情况:多数患者出现轻至中度高血压,血压可在140/90mmHg左右,部分患者血压升高较明显。儿童高血压的判断标准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不同年龄段有相应的血压正常范围,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血压超过同年龄、同性别正常血压标准即可考虑高血压。例如学龄儿童正常血压一般低于120/80mmHg,若高于此值需考虑高血压可能。发生机制与水钠潴留导致血容量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等有关。水钠潴留使血容量增多,心脏输出量增加,同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血管收缩,进一步导致血压升高。
二、伴随症状
1.尿量变化
少尿:部分患者出现尿量减少,24小时尿量可少于400ml。儿童患者由于肾脏储备功能相对较弱,少尿情况可能更易出现且对机体影响相对成人更明显。比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可能出现尿量较平时明显减少的情况,这是因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液生成减少。
无尿:少数严重患者可出现无尿,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无尿提示肾脏功能严重受损,需及时处理。其发生是由于肾小球滤过功能极度低下,几乎无尿液生成。
2.全身症状
乏力、疲倦: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疲倦,活动耐力下降。这与疾病导致的机体代谢紊乱、贫血等多种因素有关。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可能存在轻度贫血,贫血会导致机体供氧不足,从而引起乏力、疲倦等症状。儿童患者由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乏力、疲倦等症状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活动。
发热:部分患者可出现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5℃左右,少数患者可出现中度发热。发热可能与感染后机体的免疫反应有关,因为急性肾小球肾炎多与链球菌等感染后引起的免疫反应相关,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可导致发热。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表现
1.儿童患者
临床表现特点: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除了上述常见表现外,可能更易出现严重的水肿情况,因为儿童的组织间隙相对疏松,水钠潴留更容易导致明显的水肿。而且儿童在疾病初期可能更容易被忽视一些症状,比如轻度的蛋白尿可能不易被家长察觉,往往是通过体检或因其他症状检查时发现。另外,儿童的高血压表现可能相对不如成人典型,部分患儿血压升高可能不被及时发现,需要密切监测。
应对建议: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尿量、水肿情况以及血压变化,定期带孩子进行尿常规等检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让孩子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充足的休息有利于身体恢复。
2.老年患者
临床表现特点:老年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可能基础疾病较多,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比如水肿可能相对较轻,因为老年人组织间隙水分相对较少,而且可能同时合并其他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等,这些基础疾病可能会掩盖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一些典型表现。另外,老年患者的肾功能减退相对更明显,少尿、无尿等情况可能出现较早且更严重。
应对建议:老年患者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定期检查肾功能等指标。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谨慎,密切关注药物对肾脏等器官的影响,因为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同时要注意预防感染等诱发因素,因为感染是急性肾小球肾炎常见的诱因,而老年人抵抗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发生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