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
慢性肾炎是一组以蛋白尿、血尿等为表现的肾小球疾病,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免疫介导炎症等参与,临床表现早期有尿检异常等,诊断靠多方面检查,治疗目的是防肾衰等,预后个体差异大;肾病综合征是多种病因致肾小球病变的综合征,以大量蛋白尿等为特征,发病机制与滤过膜屏障受损等有关,不同年龄病因有别,诊断依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治疗包括一般及免疫抑制等,不同病理类型预后不同,年龄等影响预后。
一、发病机制方面
慢性肾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多数慢性肾炎的起始因素是免疫介导炎症,此外,非免疫、非炎症因素也参与其发展过程,如高血压、大量蛋白尿等可导致肾小球高滤过,进而促进肾小球硬化。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肾小球滤过膜的屏障作用,尤其是电荷屏障和机械屏障受损,导致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例如,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可能与淋巴细胞功能紊乱有关,引起肾小球电荷屏障破坏,致使大量白蛋白漏出。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发病机制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儿童肾病综合征中微小病变型相对多见,而成人慢性肾炎则可能与多种免疫复合物沉积等因素关系更密切。
二、临床表现差异
慢性肾炎:不同患者临床表现存在差异,早期患者可能仅有尿检异常,如蛋白尿、血尿,部分患者可出现轻度水肿,多为眼睑及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血压可正常或轻度升高。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表现为肌酐清除率下降,血肌酐、尿素氮升高等,同时贫血也较为常见,尤其是中晚期患者,与肾功能减退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有关。不同性别在慢性肾炎的发病及进展上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慢性肾炎相对较少见,且儿童慢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可能相对隐匿,而中老年患者慢性肾炎可能更容易出现肾功能快速减退的情况。
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是肾病综合征最突出的表现,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明显增多,可伴有严重水肿,水肿程度可轻可重,严重时可出现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低蛋白血症可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情况,容易发生感染。高脂血症表现为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升高,长期高脂血症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并发症。不同年龄阶段肾病综合征的病因有所不同,儿童肾病综合征以微小病变型为主,成人则以膜性肾病等病理类型多见。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差异,但在疾病的预后等方面可能因年龄等因素有所不同。
三、诊断方法
慢性肾炎: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肾活检病理检查。临床表现上有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见尿蛋白阳性、血尿,肾功能检查可发现肌酐、尿素氮等异常。肾活检病理检查对于明确病理类型、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光镜、免疫荧光、电镜检查可以明确肾小球病变的性质和程度。在不同年龄人群中,肾活检的操作及风险等可能有所不同,儿童进行肾活检需要更谨慎的评估和操作。
肾病综合征: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是诊断的必备条件,同时需要进一步明确病因,通过肾活检病理检查区分不同的病理类型,如微小病变型、膜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对于肾病综合征患者,不同年龄阶段的病因不同,儿童需要排查是否有继发因素等,中老年则要警惕肿瘤等继发引起的肾病综合征。
四、治疗原则
慢性肾炎:治疗目的是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改善临床症状及防治心脑血管并发症。一般治疗包括休息,避免劳累,优质低蛋白饮食等。控制高血压是重要的治疗措施,可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药物,这类药物不仅能降低血压,还能减少尿蛋白。对于有血尿、蛋白尿明显的患者,在病情稳定期可根据病理类型等情况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不同年龄患者在药物选择及治疗强度上需要调整,儿童使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时要更关注药物的副作用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中老年患者要注意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及可能存在的心血管风险等。
肾病综合征:一般治疗包括休息、优质蛋白饮食等。利尿消肿是重要的对症治疗,可使用利尿剂。减少尿蛋白可选用ACEI或ARB类药物。免疫抑制治疗是关键,根据病理类型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如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膜性肾病可能需要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等。同时要注意防治并发症,如感染、血栓栓塞等。不同年龄患者治疗存在差异,儿童肾病综合征中微小病变型对激素治疗敏感,但容易复发,需要关注复发后的治疗及长期预后;成人肾病综合征患者要警惕激素抵抗等情况,同时注意防治心血管并发症等。
五、预后情况
慢性肾炎:预后个体差异较大,与病理类型、临床表现、治疗是否得当及是否重视日常管理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病理类型较轻、临床症状控制较好、能严格遵医嘱治疗及注意生活方式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而病理类型较重、出现肾功能进行性减退、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患者预后较差,部分患者可能逐渐进展为终末期肾病,需要透析治疗。不同年龄患者预后不同,儿童慢性肾炎相对预后较好,但也有部分患儿可能病情迁延不愈;中老年患者慢性肾炎预后相对较差,更容易发展至肾衰竭。
肾病综合征:不同病理类型预后不同,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预后较好,多数患者对激素治疗敏感,预后良好,但容易复发;膜性肾病预后相对较差,部分患者可逐渐进展为慢性肾衰竭;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病理类型的预后则根据具体情况而异。年龄也是影响预后的因素之一,儿童肾病综合征中微小病变型预后较好,而成人膜性肾病等病理类型预后相对较差。同时,是否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血栓栓塞、感染等也会影响肾病综合征的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