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恐障碍患者有急性惊恐发作表现,包括躯体症状(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相关症状)和精神症状(濒死感或失控感),还会出现预期性焦虑和回避行为;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对其表现有影响,儿童青少年躯体症状表述不清、预期性焦虑和回避行为有特点,老年人躯体症状易被误认、预期性焦虑和回避行为影响更严重,女性患病概率相对高且特殊时期易诱发发作,长期高压力和缺乏运动生活方式增加患病风险,有其他精神疾病或躯体疾病病史者患病风险增加且表现更复杂
一、惊恐障碍患者的典型表现
(一)急性惊恐发作表现
1.躯体症状
心血管系统:患者常出现心悸、心跳加速,研究表明约90%以上的惊恐障碍患者在发作时会有明显的心悸感,可感觉心脏仿佛要跳出胸腔,心电图检查可能显示窦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表现。同时,可能伴有胸部疼痛,疼痛部位不固定,可在胸骨后等部位,类似心绞痛的症状,但与冠心病的心绞痛不同,其疼痛性质多为刺痛或压榨样痛,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一般在几分钟到数十分钟不等。
呼吸系统:会出现呼吸急促,患者自觉空气不足,呼吸频率明显加快,每分钟可达20-30次甚至更快,有的患者还会感觉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出现过度通气,表现为手脚麻木、口周麻木、抽搐等碱中毒症状,这是因为过度通气导致二氧化碳排出过多,血液中碳酸浓度降低,引起呼吸性碱中毒。
神经系统:有头晕、头痛症状,头晕可表现为头部昏沉感或眩晕感,头痛多为双侧颞部或头顶的胀痛或跳痛。还可能出现震颤,肢体、面部等部位不自主颤抖,这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肌肉紧张所致。
2.精神症状
濒死感或失控感:患者会强烈感觉自己即将死亡,这是惊恐障碍非常典型的精神症状之一,这种濒死感会让患者极度恐惧,往往会拨打急救电话前往医院就诊。同时,部分患者会出现失控感,感觉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或情绪,仿佛要失去对自身的掌控。
(二)预期性焦虑
患者在经历一次惊恐发作后,会对下一次惊恐发作产生预期性焦虑。例如,患者可能会担心在公共场合、独处时等特定情境下再次出现惊恐发作,从而提前出现紧张、不安的情绪,这种预期性焦虑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使患者尽量避免处于可能诱发惊恐发作的情境中,如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地方等。
(三)回避行为
由于担心惊恐发作,患者会逐渐出现回避行为。比如,回避独自在家,因为害怕在独处时突然发作无法及时求助;回避某些特定的场所,像商场、公交车等,担心在这些场所中出现惊恐发作而感到尴尬或无法应对。长期的回避行为会导致患者的社交范围逐渐缩小,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二、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对惊恐障碍表现的影响及相关情况
(一)年龄因素
1.儿童青少年:儿童青少年患惊恐障碍时,躯体症状可能表述不如成人清晰。例如,可能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哭闹、烦躁不安,躯体上可能出现腹痛等胃肠道症状,但实际上是惊恐发作的躯体化表现。青少年可能会出现学习成绩下降,因为长期的惊恐发作相关症状影响了注意力和精神状态。而且青少年的预期性焦虑可能表现为对学校生活的恐惧等,回避行为可能表现为回避上学等社交情境。
2.老年人:老年人患惊恐障碍时,躯体症状可能更容易被误认为是躯体疾病。比如,老年人的心悸可能被误认为是冠心病发作,呼吸急促可能被误认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作等。同时,老年人的预期性焦虑可能与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过度担忧相关,回避行为可能表现为回避去医院等可能诱发焦虑的场所,但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等因素,长期的回避行为可能导致其社交孤立等问题更加严重。
(二)性别因素
一般来说,女性患惊恐障碍的概率相对高于男性。女性在月经周期、孕期、哺乳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较大,可能更容易诱发惊恐发作。例如,孕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波动、对胎儿健康的担忧等因素,惊恐障碍的发作可能会更频繁,表现出的躯体症状和精神症状可能会因激素变化而有所不同,如孕期女性的焦虑情绪可能更为明显,躯体症状中的心悸等可能会因孕期身体负担加重而更加显著。
(三)生活方式因素
1.长期高压力生活方式:长期处于高压力工作或生活环境中的人,如工作强度大、长期面临工作业绩考核等压力的人群,患惊恐障碍的风险较高。高压力状态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调,影响大脑中神经递质的平衡,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水平异常,从而更容易出现惊恐发作相关的躯体和精神症状。例如,长期加班、精神高度紧张的IT行业从业者,可能会频繁出现惊恐发作的躯体症状如心悸、呼吸急促等。
2.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缺乏运动的人身体代谢相对缓慢,神经肌肉的紧张度可能较高,更容易出现躯体的紧张感,而这种紧张感可能是惊恐发作躯体症状的诱发因素之一。同时,缺乏运动可能导致心理状态不佳,如抑郁情绪等,而抑郁与惊恐障碍常常共病,会加重惊恐障碍的表现。
(四)病史因素
1.有其他精神疾病病史:如果患者有既往的抑郁症、广泛性焦虑障碍等精神疾病病史,患惊恐障碍的风险会增加,并且其惊恐障碍的表现可能会更加复杂。例如,同时患有抑郁症和惊恐障碍的患者,可能会在抑郁情绪的基础上出现更频繁的惊恐发作,躯体症状和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可能会相互影响,导致病情更难控制。
2.有躯体疾病病史:患有某些慢性躯体疾病的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患惊恐障碍的概率也会升高。躯体疾病带来的身体不适、对疾病预后的担忧等因素,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从而诱发或加重惊恐障碍的表现。例如,糖尿病患者长期需要控制血糖,担心病情并发症等,可能会出现明显的预期性焦虑和惊恐发作相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