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上颌筛窦炎是累及上颌窦和筛窦的炎症性疾病,病因有感染、过敏、鼻窦引流不畅等,临床表现有局部的鼻塞、流涕、头痛及全身的发热等,诊断靠体格检查、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分药物、鼻腔冲洗和手术,不同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过敏体质者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疾病定义
颅脑上颌筛窦炎是发生在颅脑相关区域,累及上颌窦和筛窦的炎症性疾病。上颌窦和筛窦均为鼻窦的一部分,鼻窦是鼻腔周围含气的骨质空腔,左右成对,共四对,分别为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或因过敏、鼻窦引流不畅等因素导致上颌窦和筛窦发生炎症反应时,就可能引发颅脑上颌筛窦炎。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1.感染因素
细菌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这些细菌容易侵入上颌窦和筛窦,引发炎症。例如,在感冒后,鼻腔黏膜肿胀,导致鼻窦引流受阻,为细菌滋生创造了条件,从而引发筛窦炎,若炎症进一步蔓延可能累及上颌窦,导致颅脑上颌筛窦炎。
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等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后,也可能波及鼻窦,引发鼻窦的炎症反应。病毒感染可导致鼻窦黏膜充血、水肿,影响鼻窦的正常引流。
2.过敏因素
过敏体质的人接触过敏原后,如花粉、尘螨等,机体发生过敏反应,导致鼻窦黏膜水肿,进而影响鼻窦的通气和引流。筛窦和上颌窦的黏膜在过敏因素刺激下,炎症反应持续存在,可引发颅脑上颌筛窦炎。例如,在花粉季节,过敏体质者接触花粉后,出现鼻塞、流涕等症状,同时可能伴随鼻窦的炎症。
3.鼻窦引流不畅
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鼻腔结构异常可阻碍鼻窦的开口,导致鼻窦内分泌物难以排出,容易引发炎症。比如鼻中隔偏曲,使一侧鼻腔空间狭窄,影响上颌窦和筛窦的引流通道,分泌物积聚在鼻窦内,为病原体滋生提供了环境,逐渐引发炎症。
三、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鼻塞:由于鼻窦炎症导致鼻腔黏膜肿胀,引起鼻塞,可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鼻塞,严重时可影响呼吸。例如,上颌窦炎患者可能出现单侧鼻塞,筛窦炎患者可能双侧鼻塞症状相对明显。
流涕:流涕可为脓性或黏脓性,上颌窦炎患者流涕多为黄色脓性涕,筛窦炎患者流涕可能为黏脓性涕。流涕有时可倒流至咽部,引起咽部不适。
头痛:不同鼻窦的炎症可引起相应部位的头痛。上颌窦炎引起的头痛多位于上颌部,可放射至面部;筛窦炎引起的头痛多位于内眦或鼻根部,也可放射至头顶部。头痛的程度和性质因个体差异和炎症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在上午症状相对明显,可能与体位变化导致鼻窦内分泌物引流有关。
2.全身症状
病情较重时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儿童患者可能全身症状相对更为明显,发热较为常见,体温可达到38℃-39℃甚至更高,同时可能伴有精神萎靡、哭闹不安等表现。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
检查鼻腔黏膜情况,观察是否有充血、肿胀、息肉等病变。例如,检查筛窦区域时,可能发现筛窦开口处黏膜红肿,上颌窦炎时可发现上颌窦前壁有压痛等。
2.影像学检查
鼻窦CT:是诊断颅脑上颌筛窦炎的重要方法。通过鼻窦CT可以清晰地显示鼻窦的形态、结构,是否有黏膜增厚、积液、息肉等病变。例如,可见上颌窦和筛窦黏膜增厚,窦腔内可能有密度增高影,提示有炎症渗出或积液。
鼻窦MRI: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怀疑有鼻窦肿瘤等与炎症鉴别时可选用。MRI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可更清晰地显示鼻窦黏膜的情况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细菌感染时,血常规可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可能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可能升高。儿童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时,更要关注白细胞等指标的变化,因为儿童免疫系统尚不完善,感染表现可能不典型。
五、治疗原则
1.药物治疗
抗生素: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颅脑上颌筛窦炎,可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例如,对于轻度感染可选用阿莫西林等口服抗生素;对于较为严重的感染可能需要静脉使用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等。但需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避免滥用。
鼻用糖皮质激素:可减轻鼻窦黏膜的水肿,改善鼻腔通气和鼻窦引流。例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儿童使用时要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剂量,遵循儿童用药的安全原则。
黏液促排剂:促进鼻窦内分泌物的排出,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儿童服用时要注意药物的口感和剂型是否适合儿童服用。
2.鼻腔冲洗
使用生理盐水或海盐水进行鼻腔冲洗,可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减轻鼻腔黏膜水肿,改善鼻窦的引流。儿童进行鼻腔冲洗时,要选择合适的冲洗器具和冲洗液浓度,避免冲洗压力过大损伤儿童鼻腔黏膜。
3.手术治疗
对于经过规范药物治疗无效,或存在鼻腔结构异常(如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影响鼻窦引流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等,通过手术改善鼻窦的引流情况,促进炎症的消退。儿童手术治疗需谨慎评估,充分考虑手术的风险和收益,优先选择对儿童创伤较小的手术方式。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颅脑上颌筛窦炎患者在治疗时,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需特别谨慎。例如,抗生素的选用要考虑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避免使用对儿童有潜在不良影响的药物。鼻腔冲洗时要选择儿童专用的温和冲洗液和合适的冲洗设备,操作要轻柔,防止儿童因不适而抗拒治疗。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病情变化,如体温、精神状态等,因为儿童病情变化较快。
2.老年人
老年人颅脑上颌筛窦炎患者可能同时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抗生素时要考虑对老年人肝肾功能的影响,以及与其他治疗基础疾病药物的相互作用。鼻腔冲洗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因鼻腔黏膜较薄而造成损伤。同时,老年人的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病情恢复可能较慢,要加强护理和病情监测。
3.过敏体质人群
过敏体质的颅脑上颌筛窦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在使用药物时,要警惕药物过敏的可能。例如,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或抗生素时,要密切观察是否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如果明确是过敏引起的鼻窦炎症,要尽可能避免再次接触相关过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