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有多种常见症状与特点。呕血与黑便是常见表现,上消化道出血速度快、量大时呕血鲜红或暗红,慢时呈咖啡渣样,黑便多因血红蛋白分解成硫化铁,上消化道出血超50ml可出现黑便;下消化道出血便血颜色多鲜红或暗红。还有贫血相关表现,慢性出血有面色苍白等,急性大量出血有休克表现;全身症状有发热(多为低热)、氮质血症(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可出现,需关注其变化)。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儿童常见病因与成人不同,症状有其特点且要注意补液;老年人症状不典型,要注意监测生命体征及选择合适治疗方案;女性要注意与生理期、妇科疾病等鉴别;有基础病史人群中,有溃疡病史者出血可能有溃疡复发表现,有肝硬化病史者多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情凶险。
一、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症状
(一)呕血与黑便
1.呕血:若上消化道出血速度较快且出血量较大,血液经口腔呕出。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时,常表现为呕血,呕血颜色取决于出血量及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出血量多、速度快时,呕血多呈鲜红色或暗红色;若出血速度较慢,血液在胃内停留较长时间,血红蛋白与胃酸作用形成酸化正铁血红蛋白,呕血则呈咖啡渣样。例如,大量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患者可迅速出现大量呕血,呈鲜红色。
2.黑便:消化道出血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在肠道内被消化酶及细菌分解,形成黑色的硫化铁,使粪便呈黑色,且发亮,类似柏油,称为柏油样便,这是上消化道出血较特征性的表现。一般来说,上消化道出血量超过50ml时可出现黑便,但出血量、出血速度及肠道蠕动等因素会影响黑便的外观,如出血速度快、出血量较大时,黑便可能较稀;若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下,出血量较多时,也可因血液刺激肠道引起肠蠕动加快,出现暗红色血便。
(二)便血
1.下消化道出血的便血表现:下消化道出血时,便血颜色多为鲜红色或暗红色。若出血部位距肛门较近、出血速度较快,血液可迅速排出体外,表现为鲜红色血便,如直肠、乙状结肠出血时,常为鲜血附着于粪便表面;若出血部位在结肠上段,出血速度较慢,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可表现为暗红色血便。例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除了有黏液脓血便外,还可能伴有腹痛、腹泻等症状,其便血中常混有黏液和脓血。
二、其他伴随症状
(一)贫血相关表现
1.一般贫血表现:慢性消化道出血时,患者可逐渐出现贫血症状,如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悸等。这是因为长期失血导致血红蛋白减少,携氧能力下降,各组织器官供氧不足所致。不同年龄的患者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慢性失血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出现身高、体重增长缓慢等;老年人可能因基础疾病较多,贫血症状可能加重原有的心脑血管疾病症状,如加重冠心病患者的胸闷、气短等。
2.急性大量出血时的贫血相关表现:急性大量消化道出血时,患者可迅速出现贫血,同时可能伴有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休克表现。例如,短时间内出血量超过1000ml时,患者可出现脉搏细速、血压降低、四肢湿冷等休克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二)全身症状
1.发热:消化道出血后,部分患者可出现低热,一般不超过38.5℃,可能与出血后吸收热有关。但需注意与感染等其他原因引起的发热相鉴别。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机体反应性较差,发热表现可能不典型,需密切观察。
2.氮质血症: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血液中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在肠道被吸收,可引起血尿素氮升高,称为肠源性氮质血症。一般于出血后数小时开始升高,24-48小时达高峰,3-4天后恢复正常。若出血停止,而血尿素氮持续升高或再次升高,应考虑继续出血或再出血的可能。不同年龄患者对氮质血症的耐受能力不同,老年人肾功能相对减退,更需关注血尿素氮的变化情况。
三、不同人群消化道出血症状的特点
(一)儿童
1.常见病因及症状特点:儿童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与成人有所不同,常见原因有食管异物、胃溃疡、肠套叠等。例如,肠套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患儿多有阵发性哭闹、呕吐、腹部可触及腊肠样包块等表现,便血多为果酱样便。儿童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面色等情况,若出现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等,应高度警惕消化道出血。
2.特殊注意事项:儿童消化道出血时,要特别注意补液,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对失血的耐受能力较成人差,一旦发现消化道出血,应尽快就医,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二)老年人
1.常见病因及症状特点:老年人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因有消化性溃疡、胃癌、结肠憩室等。老年人消化道出血症状可能不典型,如部分老年人可能仅有乏力、头晕等贫血表现,而无明显的呕血、黑便等典型症状。这是因为老年人机体反应迟钝,对出血的感知和反应能力下降。同时,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消化道出血可能诱发或加重这些基础疾病。
2.特殊注意事项:老年人消化道出血时,应注意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发现休克等严重情况。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肝肾功能损害的药物。
(三)女性
1.与生理期相关的影响:女性在生理期时,一般消化道出血与生理期无直接关联,但需注意与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引起的阴道出血相鉴别。若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此外,女性在妊娠期出现消化道出血,情况较为复杂,可能影响母婴健康,需及时就医,全面评估病情。
2.特殊症状表现:某些女性消化道疾病引起的出血可能与女性激素水平等有关,但总体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特点与其他人群类似,仍需以呕血、黑便、便血等表现为主,同时要结合女性的特殊生理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和处理。
(四)有基础病史人群
1.有消化道溃疡病史人群:既往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时,可能有溃疡复发的相关表现,如腹痛规律改变等。例如,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原本为空腹痛,出血时可能腹痛规律消失,同时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对于这类患者,要密切监测溃疡复发及出血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有肝硬化病史人群:有肝硬化病史的人群出现消化道出血,多考虑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常表现为大量呕血和黑便,病情凶险。这类患者除了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外,还可能伴有肝硬化的其他表现,如腹水、黄疸等。在治疗时,要针对肝硬化的基础病情进行综合处理,同时积极控制消化道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