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怎么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治疗是综合体系,包括辨证论治的中药内服,依据病变部位和辨证选穴及补泻的针灸治疗、放松与整复的推拿治疗,有深呼吸、脊柱和肢体锻炼等的康复锻炼,以及含药物组成、作用、操作要点等的中药熏蒸和根据辨证选穴贴敷的中药贴敷,需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方案以达缓解疼痛、控病情、改善关节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目的。
一、中药内服治疗
1.辨证论治:
寒湿痹阻证:多因外感寒湿之邪,侵袭人体经络关节,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临床常见腰背疼痛,拘急不舒,遇寒加重,得热则缓,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紧或濡缓。治疗常以散寒除湿、通络止痛为法,可选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方中独活、防风、秦艽等祛风除湿;杜仲、桑寄生、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当归、川芎、地黄、白芍养血活血;人参、茯苓、甘草健脾益气。现代研究表明,独活寄生汤中的药物具有抗炎、镇痛、调节免疫等作用,能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炎症状态和关节功能。
湿热痹阻证:外感湿热之邪,或素体阳盛,湿热内蕴,流注经络关节。症见腰背疼痛,烦渴,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治以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方选宣痹汤加减。方中防己、杏仁、滑石清热利湿;连翘、山栀、薏苡仁清热祛湿解毒;半夏、晚蚕沙、赤小豆皮宣通经络。该方中的药物成分经研究具有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减轻关节炎症的作用,可缓解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湿热痹阻引起的相关症状。
瘀血痹阻证:久病入络,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经络关节。表现为腰背疼痛,痛有定处,夜间痛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治法为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可选用身痛逐瘀汤加减。方中桃仁、红花、川芎、当归活血化瘀;没药、五灵脂、香附活血理气止痛;秦艽、羌活、地龙祛风除湿通络。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活血化瘀药物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关节的瘀血状态,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情控制有一定帮助。
肝肾亏虚证:久病耗伤肝肾,肝肾虚损,筋骨失养。症见腰背疼痛,俯仰不利,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治以补益肝肾、通络止痛,方用左归丸合独活寄生汤加减。左归丸中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补益肝肾;牛膝强腰膝。配合独活寄生汤扶正祛邪,共奏补益肝肾、通络止痛之功。研究发现,补益肝肾的药物能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延缓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的整体状况。
二、针灸推拿治疗
1.针灸治疗:
选穴原则:根据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变部位及辨证结果选穴。常用穴位有肾俞、大肠俞、腰阳关、命门、环跳、秩边、委中、昆仑等。肾俞、命门补肾壮阳,腰阳关、大肠俞疏通腰部经络气血,环跳、秩边、委中、昆仑疏通下肢经络。针刺时采用平补平泻或补法、泻法,根据病情而定。现代针灸学研究表明,针灸能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
不同穴位功效:腰阳关是督脉穴位,为阳气汇聚之处,针刺腰阳关可温通阳气,散寒除湿,对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肾俞为肾之背俞穴,可补益肾气,对于肝肾亏虚型强直性脊柱炎有补肾强骨的功效。
2.推拿治疗:
放松手法:在患者腰背部及下肢采用揉、滚、按、拿等手法,放松肌肉,缓解肌肉紧张。如用滚法在腰部膀胱经及臀部、下肢后侧往返操作,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痉挛。
整复手法:对于脊柱活动受限的患者,可采用适当的整复手法,如脊柱后伸扳法、旋转扳法等,但操作需轻柔、准确,避免暴力。整复手法能调整脊柱关节的位置,改善脊柱的活动功能,但需由专业医生操作,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整复力度和方法。推拿治疗通过机械力的作用,可调节脊柱关节的力学平衡,促进炎症吸收,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三、康复锻炼
1.运动方式:
深呼吸:患者取立位或坐位,深吸气后缓慢呼气,每次练习10-15分钟,每天2-3次。深呼吸可增加胸廓活动度,保持脊柱的伸展性,预防胸廓畸形,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胸廓功能的维护有重要意义。
脊柱活动:包括颈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腰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等。可在站立位或坐位进行,每个动作缓慢进行,重复10-15次,每天2-3次。通过脊柱的活动锻炼,可维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增加脊柱的活动范围,防止脊柱强直。
肢体锻炼:如仰卧位直腿抬高、俯卧位背伸肌锻炼等。仰卧位直腿抬高可锻炼下肢肌肉力量;俯卧位背伸肌锻炼可增强腰背肌力量,维持脊柱的稳定性。一般每次练习10-15个动作,每天2-3次。适当的肢体锻炼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运动耐力。
2.运动注意事项:康复锻炼应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幅度。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防止关节损伤。对于病情活动期的患者,应适当减少运动量,以休息为主;病情缓解期可逐渐增加锻炼强度。同时,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在康复锻炼时需个体化调整,例如老年患者关节灵活性和肌肉力量较差,运动时要更注重安全性和温和性;有长期伏案工作史的患者,在进行脊柱活动锻炼时要特别注意颈部的活动。
四、中医外治方法
1.中药熏蒸:
药物组成及作用:常用药物有乳香、没药、木瓜、桑枝、海桐皮、威灵仙等。将药物煎水后,利用蒸汽的温热及药物的渗透作用,熏蒸病变部位。药物中的有效成分通过皮肤渗透进入体内,起到温通经络、散寒除湿、活血止痛的作用。研究表明,中药熏蒸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物质的吸收,缓解关节疼痛和僵硬,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熏蒸温度要适宜,一般控制在40-50℃,避免烫伤皮肤。熏蒸时间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和病情而定,一般每次20-30分钟,每周2-3次。对于皮肤过敏、破溃或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不宜采用中药熏蒸治疗。同时,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因素,老年患者皮肤感觉相对迟钝,更要密切关注温度和时间;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熏蒸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2.中药贴敷:
穴位贴敷:根据辨证结果选取相应穴位,将中药制成膏剂或散剂贴敷于穴位上。如寒湿痹阻证可贴敷于腰阳关、肾俞等穴位,利用药物对穴位的刺激及药物本身的作用,达到温阳散寒、通络止痛的目的。现代研究发现,中药贴敷通过皮肤穴位的吸收,可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和神经内分泌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注意事项:贴敷前要清洁皮肤,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2小时,避免引起皮肤过敏。对于儿童患者,皮肤娇嫩,贴敷时间要更短,且要密切观察皮肤反应;过敏体质的患者要慎用中药贴敷,以防过敏发生。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治疗是一个综合的体系,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论治,结合中药内服、针灸推拿、康复锻炼、中医外治等多种方法,同时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缓解疼痛、控制病情进展、改善关节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