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泻的病因为胃部疾病、肠道感染、肝胆胰腺疾病、内分泌及代谢障碍疾病、神经功能紊乱等。
1.胃部疾病
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大部切除术后,可因胃酸缺乏或胃排空过快,导致食物消化不充分,引起腹泻。
2.肠道感染
包括细菌感染(如肠结核、慢性细菌性痢疾)、寄生虫感染(如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等,病原体持续损伤肠道黏膜,影响肠道正常吸收和分泌功能。
3.肝胆胰疾病
慢性肝炎、肝硬化可导致胆汁分泌和排泄异常,影响脂肪消化吸收;慢性胰腺炎可使胰酶分泌不足,影响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进而引起腹泻。
4.内分泌及代谢障碍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加速胃肠蠕动,导致排便次数增多;糖尿病可引起自主神经病变,影响胃肠运动和分泌功能,导致腹泻。
5.神经功能紊乱
如肠易激综合征,精神因素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焦虑、抑郁等情绪可影响肠道的运动和分泌功能,导致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慢性腹泻患者应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保持充足的睡眠。同时,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同时需遵医嘱检查,明确诊断后再遵医嘱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