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套叠是儿科常见急腹症,多发生于2岁以下婴幼儿,尤其4-10个月婴儿,有典型表现需警惕;治疗方法包括48小时内一般情况良好的原发性肠套叠的空气灌肠复位、类似的钡剂灌肠复位,超48小时等情况的手术治疗;预防要合理喂养、腹部保暖,有病史患儿需密切观察;患病婴幼儿治疗中护理要保持安静、观察变化、复位后注意相关情况、饮食清淡易消化、保持皮肤清洁。
小儿肠套叠的治疗方法
1.空气灌肠复位:这是早期小儿肠套叠的主要治疗方法。通过肛门注入空气,利用空气的压力将套叠的肠管复位。一般来说,对于发病时间在48小时以内,患儿一般情况良好的原发性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较高。空气灌肠时要密切观察患儿腹部情况以及生命体征等。
2.钡剂灌肠复位:与空气灌肠类似,也是通过向肠管内注入钡剂,在X线透视下观察套叠肠管的复位情况。但相对空气灌肠,钡剂灌肠可能存在一定的辐射风险等问题。
3.手术治疗:如果肠套叠时间较长,超过48小时,或者空气灌肠、钡剂灌肠复位失败,以及怀疑有肠坏死等情况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解除肠套叠,恢复肠道的通畅。
小儿肠套叠的预防措施
对于婴幼儿,要注意合理喂养,避免突然改变饮食结构。同时,要注意腹部保暖,防止胃肠道功能紊乱。另外,对于有过肠套叠病史的患儿,再次发生肠套叠的风险相对较高,家长需更加密切观察小儿的排便、腹部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特殊人群(婴幼儿)的护理要点
婴幼儿患肠套叠后,在治疗过程中护理至关重要。要保持患儿安静,减少不必要的搬动,密切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面色、呕吐情况以及腹部包块等变化。在空气灌肠或钡剂灌肠复位后,要注意观察患儿是否有腹胀、便血等情况,同时要保证患儿的饮食清淡、易消化,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并且要注意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尤其是有血便污染时,及时清洁,防止皮肤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