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毛膜癌主要与妊娠相关,继发于葡萄胎妊娠时,完全性葡萄胎发生风险约2%-3%,部分性较低,葡萄胎排空后滋养细胞异常增生可恶变,不同年龄葡萄胎后均需监测,有葡萄胎妊娠病史者是高危人群;继发于非葡萄胎妊娠的流产后滋养细胞异常转化可致癌,多次流产史风险增加,足月妊娠后也偶有发生,具体分子机制复杂仍在研究中。
一、绒毛膜癌的病因
绒毛膜癌的发生主要与妊娠相关,尤其是继发于葡萄胎妊娠、非葡萄胎妊娠等情况。
继发于葡萄胎妊娠:完全性葡萄胎发生绒毛膜癌的风险约为2%-3%,部分性葡萄胎发生绒毛膜癌的几率相对较低。在葡萄胎排空后,若滋养细胞异常增生,就有可能发展为绒毛膜癌。这是因为葡萄胎妊娠时,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异常增生、间质水肿,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泡,若这些异常的滋养细胞未能正常退化,就存在恶变的潜在可能。从年龄因素来看,年轻女性发生葡萄胎后恶变的风险相对需关注,而年龄较大者也不能忽视,不同年龄人群在葡萄胎后都应密切监测。生活方式方面,目前没有明确的直接关联,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整体身体状态维持,利于疾病监测。病史方面,有葡萄胎妊娠病史的女性是绒毛膜癌的高危人群,后续需要定期进行血HCG等检查来早期发现可能的恶变。
继发于非葡萄胎妊娠
流产:无论是人工流产还是自然流产后,都有可能发生绒毛膜癌。流产后滋养细胞若发生异常转化,就有发展为绒毛膜癌的风险。对于女性来说,流产后身体处于相对虚弱状态,不同年龄的女性流产后都需要关注自身身体变化,比如阴道出血情况、有无腹痛等。年轻女性流产后若出现异常阴道流血淋漓不尽等情况要及时就医检查。生活方式上,流产后应注意休息、加强营养等。病史方面,有流产史尤其是多次流产史的女性,发生绒毛膜癌的风险相对增加。
足月妊娠:足月妊娠后发生绒毛膜癌较为罕见,但也有报道。足月妊娠后滋养细胞若出现异常增殖,也可能发展为绒毛膜癌。年龄因素上,各个年龄段足月妊娠后都有发生绒毛膜癌的可能,但相对葡萄胎妊娠继发的情况较少见。生活方式上,足月妊娠后应注意身体调养。病史方面,有足月妊娠病史的女性若后续出现异常情况也需要排查绒毛膜癌可能。
目前认为,绒毛膜癌的发生是由于妊娠后滋养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其具体的分子机制较为复杂,涉及多种基因的异常表达和信号通路的紊乱等,但确切的分子层面详细机制仍在不断研究探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