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肺气肿x线表现
阻塞性肺气肿X线表现包括胸廓改变(前后径增大呈桶状胸、肋骨走向变平)、肺野透亮度增高、肺纹理稀疏变细、膈位置降低且运动减弱、心影狭长呈垂位心。
胸廓改变:
胸廓前后径增大:正常胸廓前后径与左右径之比约为1:1.5,而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胸廓前后径增大,可接近或等于左右径,呈桶状胸。这是因为肺部过度充气,胸廓被撑大,这种改变在老年患者中可能更为明显,与长期慢性气道炎症导致的肺组织弹性减退有关,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肺组织本身的退行性变,更容易出现这种胸廓形态的改变。
肋骨走向变平:肋骨的走向变得较为水平,正常情况下肋骨是前低后高的斜行走向,肺气肿时肋骨走向变平,这也是胸廓桶状胸的一个伴随表现,与肺部过度充气使胸廓扩张有关。
肺野透亮度:
肺野透亮度增高:肺部的透亮度明显增加,这是由于肺泡过度充气,含气量增多,X线穿透性增强所致。在肺野中可以看到比正常更明亮的区域,这种透亮度增高在两肺野都可出现,但上肺野可能更为明显,对于有长期吸烟史的患者,由于长期吸入有害物质导致气道狭窄,气体排出受阻,肺野透亮度增高的表现会更显著。
肺纹理改变:
肺纹理稀疏、变细:肺纹理是由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及淋巴管等组成,阻塞性肺气肿时,由于肺泡过度膨胀,肺血管被挤压,导致肺纹理稀疏、变细。尤其是在肺野外带,肺纹理的改变更为明显,这与肺部过度充气后肺血管床减少有关,对于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的患者,长期的气道炎症会进一步加重肺纹理的改变。
膈位置及运动:
膈位置降低:膈肌位置下移,正常膈肌位于第5前肋间隙水平,肺气肿时膈肌可降至第6前肋间隙以下。这是因为肺部过度充气,向上压迫膈肌所致,老年患者由于膈肌本身的弹性减退,更容易出现膈位置降低的情况。
膈运动减弱:膈肌的运动幅度减小,正常膈肌随呼吸上下运动的幅度约为1-2.5cm,肺气肿时膈肌运动幅度可减小至0.5cm以下。这是由于肺部过度充气,限制了膈肌的运动,对于合并有呼吸肌功能减退的患者,如长期患病的老年患者,膈运动减弱的情况会更为严重。
心脏改变:
心影狭长:心脏形态呈狭长形,这是因为肺气肿时胸腔内过度充气,心脏被挤压向下方和后方,呈垂位心。这种心影改变在严重的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中较为常见,对于合并有肺心病的患者,心影狭长的表现可能会更加明显,与肺部病变导致的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改变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