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好发部位主要有胸中段、胸下段和胸上段。胸中段是最常见好发部位,因解剖结构、生理运动及多种因素易发病;胸下段因连接胃部,胃食管反流等因素易致发病;胸上段相对发生率低,与解剖结构及周围组织影响等有关,有颈部放射史等人群发病风险增加。
1.胸中段食管癌:这是食管癌最常见的好发部位。胸中段食管介于主动脉弓上缘至下肺静脉下缘水平。从解剖结构和食管的生理运动等因素来看,食物经过胸腔中段食管时,各种力学因素等使得该部位相对更容易发生病变。在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胸中段食管癌的发生概率均较高,比如在中老年人群中,由于食管黏膜长期受到食物摩擦、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进食过烫、过硬、过快等)以及可能存在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影响,胸中段食管黏膜更容易出现损伤、异常增生等情况进而发展为食管癌。对于有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胸中段食管癌的发病风险会进一步增加,因为吸烟产生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以及酒精对食管黏膜的刺激,会持续作用于胸中段食管黏膜,导致其发生病变的几率上升。
2.胸下段食管癌:胸下段食管位于下肺静脉下缘至胃食管交界处。其发生食管癌的情况也较为常见。从解剖位置来看,胸下段食管连接胃部,食物经过胸下段食管进入胃的过程中,一些因素也会影响该部位。例如,当存在胃食管反流时,酸性的胃液反流至胸下段食管,长期的反流刺激会损伤胸下段食管黏膜,引发炎症、异型增生等病变,逐渐发展为食管癌。在女性人群中,若存在一些特殊的激素水平变化等情况,可能也会对胸下段食管黏膜产生一定影响,增加其发生食管癌的风险;而对于有胃部基础疾病(如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的人群,胸下段食管癌的发病风险明显升高,因为胃部疾病会导致胃液等物质更容易刺激胸下段食管黏膜。
3.胸上段食管癌:胸上段食管位于主动脉弓上缘以上部位。相对胸中段和胸下段,胸上段食管癌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也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在此部位发病。其发生机制与食管的解剖结构以及受周围组织影响等有关。比如,胸上段食管周围的血管、气管等结构相对复杂,一些局部的解剖变异或者长期受到周围组织的压迫等情况,可能会影响食管黏膜的血供和正常代谢,从而增加食管癌发生的几率。在有颈部放射史等情况的人群中,胸上段食管癌的发病风险会增加,因为放射性物质会损伤食管黏膜细胞,导致细胞发生异常增殖等病变,进而发展为食管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