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性乳腺癌二期的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手术有乳房切除术和保乳手术等,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选择;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风险,保乳术后必做;化疗分术前新辅助和术后辅助,有相应副作用;雌激素受体等阳性者需内分泌治疗,疗程长且需监测不良反应;HER-2过表达者可行靶向治疗,需检测且监测不良反应。
放疗
放疗在浸润性乳腺癌二期的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术后放疗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的风险。对于保乳手术的患者,术后放疗是必不可少的,能显著降低局部区域的复发率。一般会根据患者的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制定放疗方案,通过高能射线杀死残留的癌细胞。放疗可能会引起一些短期和长期的不良反应,如皮肤反应、疲劳等,但随着技术的进步,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有所降低。在放疗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并给予相应的支持性护理。
化疗
化疗也是浸润性乳腺癌二期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以使肿瘤缩小,提高手术切除率,还能杀灭潜在的转移病灶。术后辅助化疗则可以进一步清除体内的微小转移灶,降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常用的化疗药物有蒽环类、紫杉类等药物联合方案。化疗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如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脱发等,但通过有效的支持对症治疗,可以减轻这些副作用。对于老年患者,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化疗的耐受性,根据身体状况调整化疗方案;对于年轻患者,在化疗前可能需要考虑对生育功能的影响等问题。
内分泌治疗
如果患者的乳腺癌细胞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那么内分泌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内分泌治疗可以通过阻断雌激素的作用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常用的药物有他莫昔芬、芳香化酶抑制剂等。内分泌治疗的疗程一般较长,通常需要5-10年。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如他莫昔芬可能会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芳香化酶抑制剂可能会引起骨质疏松等问题。对于绝经后患者,芳香化酶抑制剂可能是更常用的选择;对于绝经前患者,可能会先使用他莫昔芬等药物。
靶向治疗
对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的浸润性乳腺癌二期患者,靶向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方式。曲妥珠单抗等靶向药物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HER-2阳性的癌细胞,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复发风险。靶向治疗需要在医生的严格评估下使用,并且需要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心脏毒性等。在使用靶向治疗前,需要进行HER-2的检测,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靶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