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梦游的症状及表现
小孩梦游有典型行为表现,如突然坐起下床行走、行为机械、对呼喊无回应;持续时间不一,一般数分钟到20分钟左右,结束后多自行回床且醒来无记忆;伴随生理表现有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可能出汗、肌肉张力不协调;不同年龄段有差异,幼儿期行走蹒跚易撞物、醒后哭闹多,学龄前期行走稍平稳、有简单无意识嘟囔,学龄期行为具一定连贯性、醒后短暂困惑易遗忘;多发生在非快速眼动睡眠期深睡眠阶段,夜间前1/3时间段易出现,随睡眠进程深睡眠结束梦游减少。
一、典型行为表现
小孩梦游时通常会从睡眠中突然坐起,然后下床行走,其行为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比如可能会打开抽屉、搬动物体等,但小孩自身对周围环境的认知是模糊的,行为表现比较机械。一般小孩不会完全清醒,眼睛是半睁或全睁状态,面部表情平淡,对旁人的呼喊通常没有回应。例如有的小孩会在梦游时径直走向门口,似乎想要出去,但实际并不能准确到达预期目标。
二、持续时间情况
梦游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一般持续数分钟,有的可能持续10-20分钟左右。小孩在梦游结束后大多会自行回到床上继续睡觉,醒来后对梦游时的经历通常没有记忆。
三、伴随的生理表现
梦游时小孩的心率可能会比正常睡眠状态有所加快,呼吸也会变得稍急促。部分小孩可能会出现出汗现象,不过出汗情况因人而异,有的小孩梦游时出汗不明显,有的则相对明显些。另外,小孩的肌肉张力在梦游时处于一种不太协调但又能维持行走等动作的状态,不像清醒时肌肉张力那样稳定协调。
四、不同年龄段的差异表现
幼儿期(1-3岁):幼儿梦游时行走相对比较蹒跚,动作更显笨拙,可能会撞到身边的家具等物体,因为这个阶段小孩的平衡感和对周围空间的感知能力还在发育中。而且幼儿梦游后醒来哭闹的情况相对多见,可能是因为在梦游过程中身体有一些不太舒适的感觉或者对周围环境的模糊感知带来不安。
学龄前期(3-6岁):这个阶段小孩梦游时的行走相对幼儿期会稍显平稳些,但依然不够协调,行为表现相对更具重复性,比如可能会多次在相同的路径上行走。部分小孩在梦游时可能会有一些简单的语言嘟囔,但语言内容没有实际意义,是一种无意识的发声。
学龄期(6-12岁):学龄期小孩梦游时的行为相对更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不过整体还是处于无意识状态。有的小孩可能会尝试去做一些简单的活动,像打开简单的玩具包装等,但由于是梦游状态,操作并不精准。而且这个阶段的小孩梦游后醒来可能会有短暂的困惑,但很快能恢复平静,对自身梦游行为的遗忘情况相对更常见。
五、与睡眠周期的关系
小孩梦游多发生在非快速眼动睡眠期的深睡眠阶段。因为在深睡眠时大脑皮层处于深度抑制状态,但某些皮层下中枢可能还相对活跃,就容易引发梦游这种半意识状态下的行为。一般在夜间睡眠的前1/3时间段内更容易出现梦游情况,随着睡眠进程推进,深睡眠阶段结束,梦游现象通常会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