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较为严重,对身体功能有运动、语言、认知等方面影响,有致死致残风险,且不同人群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老年人、有不良生活方式及基础疾病者病情往往更严重。
一、对身体功能的影响方面
1.运动功能:患者可能出现肢体偏瘫,表现为一侧肢体无力,无法正常进行日常的肢体活动,如行走、持物等。这是因为脑部负责运动调控的区域受到损伤,影响了神经对肌肉的支配。例如,相关研究表明,约有半数以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
2.语言功能:部分患者会出现语言障碍,包括失语(不能准确表达或理解语言)、构音障碍(发音不清)等。语言中枢所在区域受损会导致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患者与他人的沟通交流。
3.认知功能:可能引发认知障碍,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执行功能下降等。大脑的认知相关区域受损会干扰正常的认知过程,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据统计,约30%-50%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
二、致死致残风险方面
1.致死风险:缺血性脑卒中具有一定的致死率。如果脑梗死的范围较大,或者发生在关键的脑功能区域,如脑干等,可能会影响呼吸、心跳等重要生命体征的调节,导致患者死亡。在急性期,其致死率可能在10%-20%左右。
2.致残风险:多数患者经救治存活后会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除了上述的运动、语言、认知功能障碍外,还可能出现吞咽困难等问题,增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难以恢复到发病前的正常状态。
三、不同人群的差异影响
1.年龄因素:老年人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相对更严重。老年人的血管弹性差、血管壁增厚、狭窄等情况较为常见,脑供血本身就相对不足,一旦发生缺血性脑卒中,脑组织受损往往更严重。而且老年人的机体修复能力相对较弱,恢复过程可能更缓慢,并发症发生的几率也相对较高。
2.性别因素:一般来说,在发病率上男女略有差异,但在病情严重程度上,总体差异不十分显著。不过,女性在一些特殊时期,如围绝经期等,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对脑血管有一定影响,但这并不是决定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的关键因素,病情严重程度主要还是取决于脑梗死的具体情况。
3.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吸烟、酗酒、高盐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更高,且一旦发病,病情往往更严重。例如,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增加脑血管狭窄、堵塞的风险;酗酒会影响血压、血脂等指标,不利于脑血管健康。
4.病史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几率大大增加,而且病情通常更为严重。高血压会使血管承受过高的压力,容易导致血管破裂或斑块脱落,引发脑卒中;糖尿病会影响血管内皮功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脂质易在血管壁沉积,导致血管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