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脑瘫症状表现有什么
早产儿脑瘫有多种症状表现,运动发育落后体现为相应月龄运动里程碑明显落后;肌张力异常包括增高(肌肉硬、被动运动阻力大等)和减低(肌肉松软、关节活动范围大等);姿势异常有异常体位(如角弓反张、蛙位姿势等)和自发运动减少;反射异常包括原始反射延迟消失(如握持反射4个月后仍存在等)和保护性反射减弱或缺失(如不能及时做保护性伸展动作等),家长发现早产儿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评估诊断以便早期干预改善预后。
肌张力异常
肌张力增高:表现为肌肉较硬,被动运动时阻力增大。如检查时发现患儿上肢内收、内旋,手握拳紧张;下肢伸直、内收交叉,呈剪刀样。这是由于脑部病变导致锥体系等结构异常,使肌肉的牵张反射亢进。早产儿因出生时孕周小,脑部血管等发育不完善,易出现缺血缺氧等情况,进而影响肌张力调节。
肌张力减低:表现为肌肉松软,关节活动范围增大。部分早产儿脑瘫患儿可能在早期出现四肢发软,不能保持正常的姿势,如仰卧位时四肢过度伸展等。这是因为脑部损伤影响了神经对肌肉的正常调控,使得肌肉张力低于正常水平,与早产儿本身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及可能存在的损伤因素相关。
姿势异常
异常体位:常见的有角弓反张,即患儿仰卧位时头背屈,下肢伸直,背部拱起如弓形;或蛙位姿势,双下肢外展、外旋,似青蛙的姿势。这些异常姿势的出现是由于脑部病变导致运动控制失衡,与早产儿脑部发育未成熟且可能受到的损伤有关,如早产引发的脑部缺血缺氧等损伤了控制姿势的神经结构。
自发运动减少:正常婴儿在清醒时会有丰富的自发运动,而早产儿脑瘫患儿可能自发运动明显减少,动作显得呆板。这是因为脑部病变影响了运动神经的正常功能,使得患儿自主运动的能力下降,这与早产儿脑部发育尚不完善以及可能存在的损伤因素密切相关,如早产导致脑部神经细胞发育受影响等。
反射异常
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正常足月儿出生时存在觅食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等原始反射,一般在3-4个月时逐渐消失。而早产儿脑瘫患儿这些原始反射可能延迟消失,如握持反射在4个月后仍存在,拥抱反射持续时间过长等。这是因为脑部损伤影响了神经对原始反射的调控,与早产儿脑部发育未成熟且可能受到的损伤有关,早产使脑部神经结构和功能的成熟受到干扰,导致原始反射不能按正常时间消退。
保护性反射减弱或缺失:正常婴儿在6个月左右会出现坐位时的平衡反射,8-9个月会出现爬行时的保护性伸展反射等。早产儿脑瘫患儿这些保护性反射可能减弱或缺失,如当让患儿处于可能摔倒的姿势时,不能及时做出保护性伸展动作等。这是由于脑部病变影响了神经对身体平衡和姿势调节的功能,与早产儿脑部发育不成熟以及可能存在的损伤因素相关,早产导致脑部相关神经通路发育不完善或受损,使得保护性反射不能正常建立或发挥作用。
早产儿脑瘫的症状表现多样,且与早产儿本身的生理特点及可能存在的损伤因素密切相关。家长若发现早产儿有上述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评估和诊断,以便早期干预,改善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