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常见靶向药包括厄洛替尼、阿帕替尼、雷莫芦单抗、奥拉帕利。厄洛替尼是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吉西他滨可延长局部晚期等胰腺癌患者生存期,适用于EGFR表达阳性患者;阿帕替尼是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发挥作用,成年患者可考虑使用;雷莫芦单抗是血管生成抑制剂,可控制肿瘤生长,成年患者适用;奥拉帕利是PARP抑制剂,对携带BRCA基因突变的胰腺癌患者可能有治疗作用,成年患者中携带该突变者可考虑使用,儿童均不建议使用,老年患者使用时需关注相应不良反应。
一、胰腺癌常见的靶向药
(一)厄洛替尼
1.作用机制:厄洛替尼是一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信号传导途径,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存活和转移。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厄洛替尼联合吉西他滨用于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胰腺癌患者的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例如,相关临床试验显示,与单独使用吉西他滨相比,厄洛替尼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方案可以使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有所改善。
2.适用人群:适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阳性的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胰腺癌患者,但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明确,不建议使用,同时,有严重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使用时需谨慎评估其身体状况是否能耐受药物治疗。
(二)阿帕替尼
1.作用机制:阿帕替尼是一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来发挥作用。在胰腺癌的研究中,它可以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从而抑制肿瘤生长。一些研究发现,阿帕替尼对于部分胰腺癌患者可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肿瘤进展,但具体疗效因个体差异较大。
2.适用人群:成年胰腺癌患者可考虑使用,儿童患者不建议使用,老年患者使用时要密切监测其血压、肝肾功能等指标,因为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可能减退,使用阿帕替尼时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可能增加。
(三)雷莫芦单抗
1.作用机制:雷莫芦单抗是一种血管生成抑制剂,它可以特异性结合VEGFR-2,阻止VEGFR-2的激活,进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临床研究显示,雷莫芦单抗单药或联合其他药物用于胰腺癌治疗时,能够使肿瘤生长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不过其疗效在不同患者中表现不一。
2.适用人群:成年胰腺癌患者适用,儿童患者不建议使用,老年患者使用时需关注其心血管系统等方面的不良反应,因为老年患者心血管系统功能可能相对较弱,使用后要密切观察相关症状。
(四)奥拉帕利
1.作用机制:奥拉帕利是一种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对于携带BRCA基因突变的胰腺癌患者,它可以通过抑制PARP酶的活性,导致肿瘤细胞DNA修复功能障碍,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研究表明,在BRCA基因突变的胰腺癌患者中,奥拉帕利可能发挥一定的治疗作用。
2.适用人群:成年胰腺癌患者中,对于携带BRCA基因突变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儿童患者不建议使用,老年患者使用时要注意其血液系统等方面的不良反应,因为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使用奥拉帕利后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可能对其生活质量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