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治疗包括创面护理、压力管理、营养支持和药物治疗几方面。创面护理需清创、保持湿润、定期换敷料;压力管理要使用减压装置、定时翻身;营养支持要均衡饮食或补充营养剂;药物治疗包括用抗感染药和促进愈合药。
一、创面护理
1.清创:对于创面有坏死组织或分泌物的情况,需要进行清创。可以采用外科清创的方法,通过手术清除坏死组织,也可使用清创胶等进行非手术清创。科学研究表明,及时有效的清创能够去除感染源,促进创面愈合,例如相关研究发现,清创彻底的创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彻底清创的创面。对于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患者,清创的方式选择需谨慎评估,如对于老年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清创时要更注重对生命体征的监测。
2.保持创面湿润:使用湿性敷料,如水胶体敷料等。湿性环境有利于上皮细胞的迁移,加速创面愈合。多项临床研究显示,与干性环境相比,湿性环境下的创面愈合速度可提高50%左右。对于儿童患者,选择湿性敷料时要考虑其皮肤娇嫩的特点,确保敷料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3.定期更换敷料:根据创面情况定期更换敷料,一般湿性敷料可根据产品说明间隔1-7天更换不等,以保持创面清洁,避免感染。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更换敷料时要注意操作轻柔,防止造成新的损伤,尤其是老年患者皮肤松弛脆弱,更要小心操作。
二、压力管理
1.减压装置使用:使用气垫床、减压坐垫等。气垫床通过交替充气和放气,分散身体压力;减压坐垫可减轻臀部等部位的压力。有研究指出,使用减压装置的患者褥疮发生率明显低于未使用的患者。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选择合适的减压装置很重要,如肥胖患者可能需要更具支撑力的减压坐垫。
2.定时翻身:定时为患者翻身,一般每2-3小时翻身一次,避免身体同一部位长期受压。这是预防和治疗褥疮的基本措施,翻身时要注意正确的翻身方法,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防止擦伤皮肤。对于儿童患者,由于骨骼等发育尚未完全,翻身时要特别注意力度和姿势,避免影响其生长发育。
三、营养支持
1.均衡饮食:保证患者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蛋白质有助于创面修复,维生素C、锌等有利于伤口愈合。例如,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瘦肉、鱼类、蛋类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柑橘类水果、草莓等。对于患有糖尿病的褥疮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控制血糖,合理安排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
2.营养补充剂:如果患者饮食摄入不足,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营养补充剂,如蛋白质粉、多种维生素片等。但要注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补充,避免过量补充带来不良影响,尤其是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补充营养剂时需谨慎评估。
四、药物治疗
1.抗感染药物:当创面出现感染迹象时,如创面红肿、有脓性分泌物等,可能需要使用抗感染药物。但药物的使用需根据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来选择,例如如果是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可能会选用青霉素类等抗生素,但具体药物的选择要严格依据科学的检测结果,不能自行随意使用,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等问题。对于儿童患者,使用抗感染药物时要充分考虑其年龄对药物代谢等方面的影响,严格遵循儿科用药的安全原则。
2.促进愈合药物:一些生长因子类药物可促进创面愈合,如表皮生长因子等。这些药物通过促进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来加速创面愈合过程,临床应用中需按照药物的使用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