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需先进行创面评估与分期,包括创面大小、深度等及四期表现;非药物干预有减压与体位调整(不同人群注意要点不同)和创面清洁(不同人群注意事项不同);药物治疗涉及抗感染和促进愈合药物;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情况,特殊人群手术有相应风险及注意事项
一、创面评估与分期
1.评估内容:首先要对褥疮创面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创面的大小、深度、潜行情况、创面的色泽(如是否有坏死组织、健康肉芽组织情况等)以及周围皮肤状况等。通过精确测量创面大小等指标来确定褥疮的严重程度,以便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例如,创面大小可通过直尺测量长和宽来确定面积,这对于后续判断治疗效果等有重要意义。
2.分期情况:褥疮通常分为四期,一期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热、痛或麻木,皮肤完整;二期是表皮或真皮部分缺损,表现为浅表溃疡;三期为全层皮肤缺损,可深及肌肉、骨骼等;四期是坏死组织脱落,有焦痂形成,常伴有窦道等。不同分期的褥疮治疗策略有所不同。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减压与体位调整
对于一般人群:定时翻身是关键措施,一般每1-2小时翻身一次,避免局部长期受压。例如,使用翻身垫等辅助工具,使身体不同部位交替承受压力。对于长期卧床患者,还可使用减压床垫,如气垫床等,通过气垫的交替充气和放气来降低身体局部压力。
特殊人群:老年人皮肤弹性差,更应注意翻身频率和翻身方式,避免因翻身不当造成皮肤进一步损伤。儿童由于活动相对较多,但长期卧床儿童也需定时调整体位,可在家长协助下轻柔翻身。对于有神经系统疾病导致活动障碍的患者,更要加强体位管理,可由医护人员或家属共同配合进行翻身等操作。
2.创面清洁
一般方法:使用生理盐水等温和的溶液清洁创面,去除创面的分泌物、坏死组织等。对于一期褥疮,可用生理盐水轻轻擦拭周围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对于有渗出的创面,要及时清理渗出物,防止感染加重。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儿童皮肤娇嫩,清洁时要使用更温和的清洁液,且操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儿童皮肤。老年人皮肤薄,清洁时压力要适中,防止造成皮肤破损。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创面清洁更要严格规范,防止因感染等加重基础疾病病情。
三、药物治疗相关(仅提及药物名称)
1.抗感染药物:如果褥疮伴有感染,可能会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如头孢类等抗生素,但具体使用需根据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来选择,不过在治疗过程中主要是依据创面情况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此类药物来控制感染。
2.促进创面愈合药物:一些促进表皮生长、改善创面微循环的药物可能会用于褥疮治疗,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等,但使用要在专业医护人员指导下,根据患者具体创面情况来决定是否使用及使用时机等。
四、手术治疗情况
1.适用情况:当褥疮创面严重,经保守治疗无效,如出现大面积坏死组织、深达骨骼等情况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清创术、皮瓣移植术等。例如,对于三期、四期褥疮且创面难以通过保守治疗愈合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手术修复。
2.特殊人群手术风险及注意事项: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手术风险可能较高,术前要充分评估心肺功能等情况,术后要加强护理,注意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儿童进行手术更要谨慎评估,手术前后的护理要特别精细,密切观察术后创面恢复情况以及儿童的身体反应等。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手术前后要严格控制血糖,以降低手术风险和促进术后创面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