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儿童在注意力、活动水平、冲动性方面存在症状,注意力方面易分心、听讲难专注;活动水平方面过于活跃、动作不协调;冲动性方面难以等待、易发脾气,且不同阶段和性别儿童表现有差异但本质症状存在。
一、注意力方面的症状
1.容易分心:多动症儿童在学习、玩耍等活动中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例如在课堂上,可能会频繁地东张西望,不能专注于老师的讲课内容,外界的一点小动静都可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是因为他们的大脑对无关刺激的抑制能力较弱,年龄较小的儿童(如3-6岁)可能表现为玩玩具时也容易被周围的声音等打断,无法持续专注于当前活动。对于学龄期儿童(6-12岁),在写作业时常常会一会儿看看窗外,一会儿玩玩文具,不能持续专注完成作业任务。
2.听讲难以专注:在听别人讲话时,不能很好地跟上讲话者的思路,难以抓住重点内容。比如老师在讲解知识点时,多动症儿童可能不能完整理解老师所讲的关键内容,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这种情况在男女儿童中都可能出现,但可能在不同个体中的表现程度有所差异,与儿童的生活方式也有关,长期缺乏规律的学习生活可能会加重该症状。
二、活动水平方面的症状
1.过于活跃:在不该活跃的场合表现得过度好动,例如在教室中不能安静地坐着,总是扭来扭去、离开座位,在公共场所也不能保持相对安静的状态,不停地跑来跑去。婴幼儿时期(0-3岁)可能就表现为比同龄儿童更难安静下来,不停地爬行、乱动等,这与他们的神经系统发育特点以及大脑的兴奋性有关,年龄较小的多动症儿童活动水平高可能会影响其自身的身体发育和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对于学龄前儿童(3-6岁),在玩耍时可能会比其他孩子更兴奋,活动量明显超出正常范围,这种活跃程度可能会对他们的社交等方面产生影响,比如因为过度活跃而难以与同伴友好相处。
2.动作不协调:部分多动症儿童存在动作协调性差的问题,比如在进行精细动作时,如系鞋带、拿筷子等,会比正常儿童困难,这可能与大脑对身体运动的控制能力有关,男女儿童在这方面的表现可能没有明显性别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下,如缺乏足够的运动锻炼可能会加重动作不协调的情况,而适当的体育活动可能有助于改善这一状况。
三、冲动性方面的症状
1.难以等待:在需要等待的情境中表现出明显的冲动,例如在排队等待时不能安静等待,会插队或者频繁地打断别人。学龄前期儿童(3-6岁)在等待游戏开始或者等待大人回应时可能会迫不及待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顾及规则和他人感受,这与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尚未完全发展成熟有关,同时生活环境中如果缺乏规则教育等也可能强化这种冲动等待的行为。对于学龄期儿童,在课堂上提问时可能会不等老师叫到自己就抢先回答,这种冲动行为会影响课堂秩序和学习氛围,男女儿童在冲动性方面的表现可能在程度和具体情境上有所不同,但总体都体现出自我控制冲动能力的不足。
2.易发脾气:情绪容易激动,当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很容易发脾气,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无论是幼儿期还是学龄期的多动症儿童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比如想要的玩具没有得到时就会大发脾气,这与他们的大脑神经递质平衡等生理因素有关,同时家庭生活方式如果过于溺爱或者过于严厉都可能影响儿童情绪控制能力的发展,女性儿童可能在情绪表达上相对更敏感,但在冲动发脾气方面的本质表现是类似的,都需要家长和教育者给予正确的引导来帮助儿童改善这种冲动发脾气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