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和天花的区别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潜伏期10-21天,有前驱症状后出皮疹,分批出现斑疹等且各期可同时存在,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等传播,可接种疫苗预防;天花由天花病毒引起,潜伏期7-17天,起病急有前驱症状后出特殊皮疹,病情重病死率高,主要通过飞沫等传播,全球已根除但需对高危人群防护。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天花病毒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病毒呈砖形,核心为双股DNA,病毒结构相对复杂,有多种蛋白质外壳成分。
临床表现方面
水痘:
潜伏期一般为10-21天,平均14天。发病初期可出现发热、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前驱症状,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首先出现在躯干、头部,逐渐延及面部,最后达四肢。皮疹特点为分批出现的斑疹、丘疹、疱疹及结痂,各期皮疹可同时存在,疱疹为单房性,椭圆形,周围有红晕,疱液初为透明,后变混浊,疱疹易破溃,结痂后一般不留瘢痕。儿童患者全身症状及皮疹相对较轻,成人患者症状往往较重,可出现高热等。
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由于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可能皮疹分布更广泛,病情变化更快,需密切观察。而青少年及成人感染后可能并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相对更高。
天花:
潜伏期一般为7-17天,平均10-14天。起病急骤,有高热、寒战、头痛、背痛、四肢痛、疲乏、恶心、呕吐等前驱症状,持续2-4天。随后出现皮疹,皮疹首先出现在面部、前臂、手、下肢、躯干和脚,初为暗红色小斑丘疹,1-2天后发展为丘疹,坚实、周围红晕,2-3天后变为疱疹,中央有脐凹,形似天花,3-4天后疱疹转为脓疱,周围红晕显著,脓疱内容物变浊,周围组织红肿更明显,约1周后脓疱结痂,脱痂后遗留瘢痕,以面部为著,呈麻子脸,这是天花的典型特征,且天花病情重,病死率高。对于儿童来说,感染天花后病情严重程度可能因个体差异,但总体预后较水痘差,易遗留严重瘢痕影响外貌及功能。
传播途径方面
水痘: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用具传播。病毒存在于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毒随飞沫排出体外,易感人群吸入后即可感染;另外,接触被患者疱疹液污染的物品,如玩具、被褥等也可被感染。在学校、幼儿园等儿童密集场所易造成暴发流行。
天花: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传染性强,病毒可在空气中长时间悬浮,易感者吸入后即可感染;也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如接触患者的衣物、被褥等;还可通过污染的生活用品间接传播。在人群密集、卫生条件差的地区更容易造成大规模传播。对于儿童群体,在托儿所、学校等场所若有天花患者,传播风险极高。
预防措施方面
水痘:
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有效的措施。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免疫力。一般儿童12-18个月时接种第一剂,4-6岁时接种第二剂。对于未接种过疫苗的易感人群,如接触水痘患者的医护人员等,接触后可在72小时内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预防。在儿童聚集的场所,要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环境卫生,减少病毒传播机会。对于患有免疫缺陷等特殊病史的儿童,更要做好防护,避免接触水痘患者。
天花:
自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根除天花后,不再进行常规天花疫苗接种。但对于实验室工作人员等可能接触天花病毒的高危人群需进行防护。天花病毒是已被消灭的病毒,但需警惕生物恐怖等情况。对于儿童等人群,若有相关生物安全事件发生,要依据防护规范进行隔离等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