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胰腺癌
胰腺癌是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及腺泡细胞的恶性肿瘤,发病部位可在胰腺任何部位,胰头癌常见,病理类型以导管腺癌为主,有年龄、生活方式、基础疾病等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有腹痛、黄疸等症状及相应体征,诊断靠影像学检查和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结合综合治疗,因多数确诊时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低。
一、胰腺癌的定义
胰腺癌是一种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及腺泡细胞的恶性肿瘤,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二、胰腺癌的发病部位及病理特征
胰腺位于腹腔深部,质地柔软,分为胰头、胰体、胰尾三部分,胰腺癌可发生于胰腺的任何部位,其中胰头癌较为常见。其病理类型以导管腺癌最为多见,癌细胞具有侵袭性强、易早期转移等特点。
三、胰腺癌的危险因素
1.年龄因素:发病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这可能与随着年龄增加,人体细胞的基因突变累积等因素有关。
2.生活方式因素
吸烟:吸烟者患胰腺癌的风险明显高于非吸烟者,烟草中的多种致癌物质可通过血液循环等途径作用于胰腺组织,增加癌变的可能性。
不健康饮食:长期高脂、高热量、低纤维饮食可能与胰腺癌发病相关,例如过多摄入红肉、油炸食品等,会影响胰腺的正常代谢功能。
酗酒:长期大量饮酒会损伤胰腺组织,导致慢性胰腺炎等病变,进而增加胰腺癌的发病几率。
3.基础疾病因素
糖尿病:部分胰腺癌患者在发病前就患有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体内血糖代谢紊乱等因素可能为胰腺癌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环境基础。
慢性胰腺炎:反复发作的慢性胰腺炎可导致胰腺组织反复损伤与修复,在此过程中细胞容易发生异常增殖,增加胰腺癌的发病风险。
四、胰腺癌的临床表现
1.症状
腹痛:是常见症状,多为上腹部隐痛、胀痛或钻痛等,疼痛可向腰背部放射,尤其在仰卧位时加重,前倾位或屈膝侧卧位时可稍有缓解。
黄疸:胰头癌患者较易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粪便颜色变浅等,这是由于癌肿压迫或侵犯胆总管,导致胆汁排泄受阻引起。
消瘦、乏力:患者可出现进行性消瘦,体重明显下降,同时伴有乏力,与肿瘤消耗、食欲减退等因素有关。
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等,由于胰腺功能受损,影响了消化酶的分泌,进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2.体征
腹部包块:部分患者可在上腹部触及肿块,质地坚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差。
黄疸相关体征:皮肤黏膜黄染,肝脾可肿大等。
五、胰腺癌的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作为胰腺癌的初步筛查方法,能发现胰腺部位的肿块等异常,但对于较小的肿瘤或胰体尾癌的诊断敏感性相对有限。
CT检查:是诊断胰腺癌的重要手段,能够清晰显示胰腺肿块的部位、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等,有助于肿瘤的分期等评估。
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与CT相似,对于胆道、胰管等的显示更为清晰,尤其适用于对碘造影剂过敏等不适合做增强CT的患者。
2.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
CA19-9:是胰腺癌较为常用的肿瘤标志物,但其特异性不高,在胰腺炎、胆道梗阻等疾病时也可升高,不过在胰腺癌患者中往往明显升高,可用于辅助诊断、病情监测及疗效评估等。
六、胰腺癌的治疗原则
目前胰腺癌的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结合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但由于胰腺癌早期症状不典型,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手术切除率较低。对于能够手术切除的患者,争取行根治性手术切除肿瘤;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则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综合治疗方案来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