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的CT表现具有多方面特征,包括胰腺形态改变,如可见局限性肿块且有形态特点、胰腺体积可有变化;肿块与周围血管关系方面,有侵犯血管及血管受压推移情况;胰管和胆管改变,胰头癌常致胰管扩张,胰头部位癌可致胆管扩张呈“双管征”;还有区域淋巴结肿大表现,即胰腺周围等区域淋巴结直径大于1cm。
一、胰腺形态改变
胰腺肿块:胰腺内可见局限性肿块,可为等密度或低密度影,与正常胰腺组织密度对比不明显。肿块边缘可呈分叶状或不规则状。例如,在增强CT扫描中,肿瘤组织的强化程度通常低于正常胰腺实质,这是因为肿瘤血管相对不丰富且结构异常。不同年龄、性别患者中,胰腺肿块的CT表现基本相似,但对于老年患者,可能因胰腺本身组织退变等因素,在判断肿块与周围组织关系时需更细致观察;女性患者若合并其他内分泌等基础疾病时,可能不影响胰腺肿块的CT基本形态特征,但需结合整体临床情况综合判断。
胰腺体积变化:部分患者可出现胰腺局部或弥漫性肿大,也有少数患者胰腺体积无明显变化甚至缩小。例如,胰头癌常导致胰头增大,而体尾部癌可能引起体尾部体积改变,通过CT测量胰腺各径线可发现体积的异常变化。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高脂饮食等人群患胰腺癌风险较高,其胰腺CT表现可能更早出现异常改变,有胰腺癌病史的患者复查时需重点关注胰腺体积等变化情况。
二、肿块与周围血管的关系
侵犯血管:胰腺癌容易侵犯周围血管,如肠系膜上动脉、门静脉、脾静脉等。CT可显示肿块与血管的毗邻关系,若肿块包绕血管、使血管腔变窄或闭塞等。例如,胰头癌常侵犯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表现为血管被肿块包绕,增强扫描时可见血管强化不连续或中断。不同年龄患者中,血管侵犯的CT表现差异不大,但老年患者血管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硬化等退变,在判断血管受侵程度时需与年轻患者对比分析;女性患者若合并血管本身的基础病变,如既往有血管炎等,可能影响对胰腺癌侵犯血管CT表现的判断。
血管受压推移:除了侵犯血管,胰腺癌还可能导致周围血管受压推移。例如,肿块可使肠系膜上动脉、脾动脉等向外侧推移,通过CT血管成像(CTA)可清晰显示血管受压推移的情况。生活方式中,运动较少、肥胖等人群患胰腺癌风险增加,同时可能影响血管的解剖结构,在分析血管受压推移的CT表现时需考虑这些因素;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其血管基础状态不同,对胰腺癌导致血管受压推移的CT评估也有一定影响。
三、胰管和胆管改变
胰管扩张:胰头癌常引起胰管梗阻,导致近侧胰管扩张,呈“串珠样”或“枯枝样”改变。在CT图像上可清晰看到胰管扩张的形态和范围。不同年龄患者,胰管扩张的CT表现无本质差异,但老年患者胰腺功能可能减退,胰管扩张的程度可能与年轻患者有所不同;女性患者若有胰腺相关内分泌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对胰管扩张的临床意义有一定影响,但CT表现本身主要基于形态学改变。
胆管扩张:胰腺癌若位于胰头部位,可压迫胆总管,引起胆总管扩张,表现为肝内胆管及胆总管均扩张,呈“双管征”。这是胰腺癌较典型的CT表现之一。生活方式中,长期酗酒者患胰腺癌风险高,同时可能影响胆管的正常结构,在分析胆管扩张的CT表现时需考虑酗酒史等因素;有胆道疾病既往史的患者,其胆管基础状态不同,对胰腺癌导致胆管扩张的CT评估会有干扰。
四、淋巴结转移表现
区域淋巴结肿大:胰腺癌容易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在CT上可表现为胰腺周围或腹腔动脉周围等区域的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直径通常大于1cm。不同年龄患者,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相似,但老年患者免疫功能相对低下,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可能与年轻患者有一定差异;女性患者若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影响淋巴结的反应性改变,在判断淋巴结是否为转移时需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