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表现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会有多种表现,呼吸频率明显增快超30次/分钟,不同年龄段表现有别;患者自觉呼吸困难,不同年龄表现形式不同;可出现发绀,因血液还原血红蛋白增加,不同年龄表现有差异;早期肺部体征可能不明显,随病情进展有变化,不同年龄听诊有特点;还会有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等,不同年龄全身表现不同,性别差异不显著,生活方式和基础病史会影响相关表现。
一、呼吸频率异常
1.特征表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通常会出现呼吸频率明显增快的情况,可超过30次/分钟。这是因为肺部的病变导致气体交换功能障碍,机体为了获取足够的氧气,会通过加快呼吸频率来代偿。在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中,婴儿可能表现为呼吸急促更为明显,新生儿呼吸频率正常范围是30-60次/分钟,若超过此范围需高度警惕;儿童正常呼吸频率在12-20次/分钟左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会显著增快;成年人正常呼吸频率是12-20次/分钟,患病后会明显超出该范围。性别差异在此表现上不明显,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的患者可能因肺部基础情况更差,呼吸频率增快可能更早出现且程度更重;有肺部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肺炎病史者,呼吸频率增快可能是疾病复发或加重的表现。
二、呼吸困难表现
1.主观感受:患者会自觉呼吸困难,感觉气不够用,有窒息感。这是由于肺部的炎症、水肿等病变影响了肺泡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导致氧气不能有效地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从而引发主观的呼吸困难症状。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婴儿可能表现为鼻翼扇动、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等;儿童可能会用语言表达呼吸困难,如说“喘不过气”等;成年人则会通过自身的呼吸状态和主诉来体现呼吸困难。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中经常接触有害气体的患者,呼吸困难可能更严重;有心血管病史的患者,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呼吸困难可能会因为心肺功能的相互影响而加重。
三、发绀情况
1.表现及机制:患者可出现发绀,即口唇、甲床等部位呈青紫色。这是因为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加所致,由于肺部气体交换障碍,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导致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从而出现发绀表现。不同年龄患者的发绀表现有所不同,婴儿皮肤较薄,发绀可能更易观察到;儿童和成年人也会出现相应部位的青紫色改变。性别差异不显著,生活方式中长期处于缺氧环境的患者,发绀可能更明显;有贫血病史的患者,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发绀可能会加重,因为贫血本身就会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再加上肺部病变,发绀情况会更严重。
四、肺部体征
1.早期表现:早期肺部体征可能不明显,部分患者可闻及少量湿啰音,这是因为肺部有炎症渗出,但病变范围相对较小时的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双肺广泛的湿啰音,还可能有管状呼吸音等。在不同年龄患者中,婴儿肺部体征的听诊可能需要更仔细的操作,因为婴儿胸廓小,听诊时要注意手法;儿童和成年人的肺部体征听诊相对较易进行。性别差异在此体征表现上不突出,生活方式中经常进行剧烈运动的患者,早期肺部体征可能被运动后的呼吸改变所掩盖,容易延误诊断;有免疫缺陷病史的患者,肺部体征出现可能更不典型,因为免疫功能低下,肺部炎症反应可能不典型。
五、全身表现
1.其他症状:患者还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多为低热或中等度发热,是机体对肺部炎症的一种反应;也可出现乏力、精神萎靡等表现,这是因为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能量消耗增加,且缺氧等因素影响了全身的代谢和功能。不同年龄患者的全身表现有所不同,婴儿可能表现为拒食、哭闹不安等;儿童可能会出现精神差、活动减少等;成年人则会有明显的乏力感。性别差异不明显,生活方式中作息不规律的患者,全身症状可能更明显;有慢性疾病病史的患者,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全身表现可能会因为基础疾病的影响而更为复杂,如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血糖波动等伴随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