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惊厥的原因分为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因素包括颅内感染(如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等)和颅外感染(以高热惊厥最常见);非感染性因素有颅内疾病(癫痫、颅脑损伤)、代谢紊乱(低血糖、低血钙、低血镁)、中毒、水电解质紊乱等,不同原因引发惊厥的机制和表现各有特点,需针对不同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一、感染性因素
1.颅内感染: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脑膜炎、脑炎等颅内感染性疾病是导致小孩惊厥的常见原因之一。例如,病毒性脑炎多由肠道病毒、虫媒病毒等引起,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导致的化脓性脑膜炎,病原体可直接侵犯脑实质和脑膜,引起炎症反应,刺激神经元异常放电从而引发惊厥。研究表明,颅内感染引发的惊厥在儿童时期较为多见,尤其在婴幼儿群体中发生率相对较高,不同病原体导致的感染其临床特点和严重程度有所差异,但都会因炎症对脑部的影响而出现惊厥症状。
2.颅外感染:全身性的严重感染也可引起小孩惊厥,其中以高热惊厥最为常见。多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等感染性疾病体温骤然升高时,一般体温在38.5℃-40℃及以上时容易出现。这是因为小孩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高热时神经细胞兴奋性增高,导致异常放电引发惊厥。例如,急性扁桃体炎、肺炎等感染性疾病,病原体产生的毒素及发热等因素共同作用,刺激机体产生一系列反应,进而诱发惊厥。这种颅外感染导致的惊厥多见于6个月-5岁的儿童,一般在感染初期体温快速上升阶段发生,多数为单次发作,很少反复发作。
二、非感染性因素
1.颅内疾病
癫痫:是一种慢性脑部疾病,由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小孩癫痫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比如某些遗传性癫痫综合征;也可能是脑部发育异常,如脑畸形、脑积水等导致神经元的异常连接和放电;还可能是出生时的脑损伤等因素引起。癫痫发作时可表现为各种类型的惊厥,如全身性大发作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全身抽搐等。癫痫的诊断需要结合病史、脑电图等检查,一旦确诊需要长期规范治疗来控制发作。
颅脑损伤:产伤是导致新生儿惊厥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分娩过程中的机械性损伤等;此外,外伤如头部受到撞击、摔倒等导致的颅脑损伤,也可能引起惊厥。颅脑损伤后,脑部组织受到破坏,神经元的正常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引发异常放电导致惊厥。对于有颅脑损伤病史的小孩,需要密切观察其神经系统症状,如有惊厥等表现应及时就医检查。
2.代谢紊乱
低血糖:小孩如果长时间未进食、患有某些代谢性疾病等情况可能导致低血糖。当血糖浓度过低时,会影响脑部的能量供应,导致神经细胞功能异常,引发惊厥。常见于1岁以内的婴儿,尤其是那些喂养不当、有先天性代谢疾病的小孩。低血糖发作时除了惊厥,还可能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精神萎靡等症状,及时补充葡萄糖后症状可迅速缓解。
低血钙: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等情况可导致小孩低血钙。血钙降低会使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惊厥。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常伴有多汗、枕秃、易激惹等表现。通过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等治疗,纠正低血钙后惊厥症状可得到改善。另外,低血镁也可能引起惊厥,多发生于新生儿或有腹泻等导致镁吸收不良的情况,低血镁时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也可出现惊厥等表现。
3.其他
中毒:小孩误服药物、农药、有毒植物等可引起中毒性惊厥。例如,误服过量的中枢兴奋药物可能导致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引发惊厥;农药中毒时,毒物作用于神经系统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某些有毒植物如毒蘑菇等中毒也可能出现惊厥症状。一旦怀疑中毒,需要立即就医进行急救处理,清除毒物并进行相应的解毒治疗。
水电解质紊乱:严重的腹泻、呕吐等情况可导致小孩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如低钠血症、高钠血症、低钾血症等。水电解质紊乱会影响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改变,从而引发惊厥。例如,低钠血症时,脑细胞水肿,可出现惊厥、嗜睡等症状;高钾血症时,心肌及神经肌肉兴奋性改变,也可能出现惊厥等表现,需要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来缓解惊厥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