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乳腺癌需要做什么检查
乳腺相关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体格检查有视诊(观察乳房大小、形状等外观情况)和触诊(按顺序触摸了解肿块情况);影像学检查有超声(分辨率高、无辐射但对微小钙化显示不如钼靶)、钼靶(常用筛查手段,40岁以上建议每年一次,致密型乳腺需结合超声)、MRI(敏感性高,适用于高危人群等但费用高有禁忌证);病理检查有细针穿刺细胞学(简便创伤小但有假阴性等)、空心针穿刺活检(准确性高,为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手术切除活检(诊断准确但有创,术后需注意恢复等)。
一、乳腺体格检查
1.视诊:观察双侧乳房的大小、形状、对称性,有无红肿、皮疹、溃疡、皮肤橘皮样改变(即皮肤呈橘皮状凹陷,是乳腺癌常见表现之一,因癌组织阻塞皮下淋巴管,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乳头乳晕异常(如乳头内陷、乳头溢血溢液等)。不同年龄女性乳房外观可能因发育阶段不同有差异,青春期女性乳房处于发育阶段,与成年女性乳房外观不同,而老年女性乳房可能有松弛下垂等改变;有哺乳史的女性乳房外观也会因哺乳经历有所不同。
2.触诊:检查者用手指掌面轻柔触摸乳房,按外上、外下、内下、内上象限及中央区顺序进行,了解有无肿块,肿块的大小、质地、边界、活动度等情况。不同年龄段女性乳房组织密度有差异,一般年轻女性乳房组织较致密,触诊时可能较难发现小肿块,而老年女性乳房脂肪成分相对增多,触诊相对容易些;有乳腺增生病史的女性乳房触诊时可能更容易触及结节,但需注意区分增生结节和癌性肿块。
二、影像学检查
1.乳腺超声检查:
优势:超声检查对乳腺组织分辨率较高,可清晰显示乳腺内肿块的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等情况,还能判断肿块是囊性还是实性。超声检查无辐射,适合各年龄段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对于有乳腺增生病史的女性,超声检查能较好地评估乳腺增生情况以及发现可能合并的肿块;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女性,如长期佩戴过紧胸罩可能影响乳腺血液循环,超声检查也能观察乳腺血流等情况。
局限性:对于一些微小钙化的显示不如钼靶检查敏感。
2.乳腺X线摄影(钼靶):
意义:是常用的乳腺癌筛查手段之一,能发现乳腺内的微小钙化灶,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较高。一般建议40岁以上女性每年进行一次钼靶检查,但对于有致密型乳腺(年轻女性多为致密型乳腺)的女性,钼靶检查的有效性可能受限,可结合超声检查。不同年龄女性钼靶检查的解读需考虑年龄相关的乳腺生理变化,如更年期后乳腺脂肪成分增加,钼靶图像更清晰易读。
3.乳腺磁共振成像(MRI):
特点:对于乳腺病变的检出敏感性高于超声和钼靶,尤其适用于高危人群的筛查及乳腺癌术后复发的监测等。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有遗传易感性(如BRCA基因突变携带者)的女性,MRI检查能更早发现隐匿性病灶;对于乳房较大或乳腺组织致密的女性,MRI也能较好地评估乳腺情况。但MRI检查费用较高,且有一些禁忌证,如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等需提前告知医生。
三、病理检查
1.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操作:用细针抽取乳腺肿块内的细胞,制成涂片,进行细胞学检查。该检查相对简便、创伤小,但可能存在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对于一些质地较软的肿块,穿刺相对容易获取细胞;而对于质地较硬、位置较深的肿块,穿刺准确性可能受影响。
2.空心针穿刺活检:
优势:能获取较大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准确性相对较高。可以明确肿块的病理类型等情况,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对于通过影像学检查怀疑为恶性的肿块,空心针穿刺活检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手段。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况的女性在进行穿刺活检时,需根据自身情况评估穿刺风险,如老年女性可能存在凝血功能等方面的差异,需提前做好相关检查评估。
3.手术切除活检:
情况:对于通过其他检查高度怀疑为恶性的肿块,可考虑手术切除肿块并进行病理检查,既能明确诊断,若为恶性还可同时进行局部肿瘤切除等处理。手术切除活检能获得完整的组织标本,病理诊断准确性最高,但属于有创操作,术后需注意伤口护理等。不同年龄女性术后恢复情况可能不同,年轻女性恢复相对较快,老年女性可能恢复时间稍长,且需关注有无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