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
ARDS的治疗包括一般支持治疗、呼吸支持治疗、病因治疗及其他治疗措施。一般支持治疗需监测生命体征等并保证营养摄入;呼吸支持治疗包括氧疗和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涉及潮气量和PEEP的合理设置;病因治疗要针对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分别处理;其他治疗措施有肺复张手法及对常规治疗无效者考虑ECMO,不同年龄患者在各治疗环节需考虑其自身特点。
一、一般支持治疗
1.监测
对ARDS患者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通过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可及时了解患者的氧合情况,对于调整氧疗方案等至关重要。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监测的频率和重点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儿童患者由于其生理特点,对呼吸、心率等指标的变化更为敏感,需要更频繁细致地监测。
还要监测尿量等肾功能相关指标,因为ARDS患者可能合并肾功能损伤,尿量变化是反映肾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或肾功能不全病史的患者,更要加强这方面的监测。
2.营养支持
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对于ARDS患者非常重要。一般建议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营养支持。营养支持途径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如口服、鼻饲或胃肠外营养等。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患者,需要根据其生长发育需求提供合适的营养配方;对于老年患者,要考虑其消化功能可能减退等因素,合理调整营养支持的方式和内容。
二、呼吸支持治疗
1.氧疗
多数ARDS患者需要氧疗来纠正低氧血症。可先采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若氧合改善不明显,可考虑使用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或无创正压通气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氧疗的方式和氧流量的调整需要谨慎。例如儿童患者,由于其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氧疗时要选择合适的吸氧装置和氧流量,避免对患儿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对于有严重低氧血症且常规氧疗不能改善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有创机械通气。在选择机械通气模式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容量控制通气、压力控制通气等模式。
2.机械通气
潮气量:通常采用小潮气量策略,一般为6-8ml/kg(理想体重),这样可以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发生风险。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理想体重的计算方式不同,需要准确计算以确定合适的潮气量。例如儿童患者,要根据其年龄、身高、体重等准确计算理想体重来调整潮气量。
呼气末正压(PEEP):适当应用PEEP可以改善氧合,防止肺泡萎陷。PEEP的设置需要根据患者的氧合情况、肺顺应性等因素进行调整。对于有基础肺部疾病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如老年患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PEEP的选择需要更加谨慎,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来达到最佳的氧合和呼吸力学状态。
三、病因治疗
1.感染相关ARDS的治疗
如果ARDS是由感染引起的,如肺部感染等,需要积极寻找病原菌,并根据病原菌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例如对于细菌感染,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感染的病原体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常见的病原体与成人有所差异,在抗感染治疗时要考虑到这一点。同时,要注意抗感染治疗的疗程,避免过度或不足用药。
2.非感染相关ARDS的治疗
对于非感染因素引起的ARDS,如创伤、误吸等,要针对具体病因进行处理。例如创伤患者要积极处理创伤部位,防止进一步的损伤和感染;误吸患者要及时清除气道内的异物等。在处理这些病因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和全身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其他治疗措施
1.肺复张手法
可以定期应用肺复张手法,如采用控制性肺膨胀等方法,以改善肺的顺应性和氧合。肺复张手法的应用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操作方法,对于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患者,肺复张手法的效果和安全性可能不同。例如对于病情较重、肺顺应性极差的患者,在应用肺复张手法时要更加谨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氧合变化。
2.体外膜肺氧合(ECMO)
对于常规治疗无效的严重ARDS患者,可考虑应用ECMO。ECMO是一种有效的生命支持技术,但也有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出血、感染等。在考虑应用ECMO时,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预期预后等多方面因素,并且要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告知其相关的风险和益处。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应用ECMO的适应证和管理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儿童患者在ECMO的管理上需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和儿科特有的并发症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