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酗酒、肥胖均与脑卒中密切相关,高血压使血管内皮损伤、形成斑块致脑供血受影响或血管破裂出血;高血脂致脂质沉积形成斑块、血栓影响脑供血;糖尿病致血管内皮损伤、血栓形成等;吸烟使血管收缩、内皮损伤等;酗酒致血压升高等;肥胖引起代谢紊乱、血容量增加等,且各因素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有一定关联,均会增加脑卒中发生风险。
一、高血压
1.机制及影响:高血压是诱发脑卒中的重要高危因素。血压持续升高会使血管壁承受过高压力,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促使脂质沉积于血管壁,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随着斑块的增大,血管腔狭窄,影响脑部血液供应;同时,高血压还易使已经硬化的脑血管破裂出血,引发脑卒中。例如,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人群,脑卒中发生风险显著高于血压正常人群。
2.与年龄、性别等因素关联: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但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高血压对血管的损害更易导致脑卒中,老年人患高血压后脑卒中风险更高。在性别方面,无明显严格差异,但一般而言,中年以后男性和女性高血压患病率逐渐接近,都需关注血压控制以降低脑卒中风险。
二、高血脂
1.机制及影响:高血脂主要是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成分升高。过高的血脂会沉积在血管内皮下,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狭窄,血流受阻,进而影响脑部血液供应,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同时,斑块不稳定时易破裂,形成血栓,堵塞脑血管,引发脑卒中。多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高血脂患者患脑卒中的概率明显高于血脂正常人群。
2.与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关联:中老年人由于代谢功能相对减退,更容易出现高血脂。长期高热量、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会加重高血脂情况,从而增加脑卒中发生风险,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不健康生活方式下高血脂导致脑卒中的风险都会升高。
三、糖尿病
1.机制及影响:糖尿病患者体内血糖长期居高不下,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还会影响血液的凝固性,易形成血栓。此外,糖尿病还会引起神经病变,影响血管的自主调节功能,使得血管舒缩功能紊乱,进一步增加脑卒中的发病几率。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4倍。
2.与年龄、病史等因素关联:各年龄段糖尿病患者均有脑卒中风险,且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对血管的慢性损害,脑卒中风险更高。同时,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在相同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下,更易患糖尿病,进而增加脑卒中风险。
四、吸烟
1.机制及影响: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还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长期吸烟还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减少脑部血液供应,增加脑卒中发生的可能性。大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吸烟者患脑卒中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3倍。
2.与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关联: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吸烟都会对血管产生上述不良影响。而且吸烟与其他不良生活方式(如酗酒、缺乏运动等)叠加时,会显著增加脑卒中风险,长期吸烟的生活方式会大幅提升个体患脑卒中的几率。
五、酗酒
1.机制及影响:过量饮酒会使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还会影响脂肪代谢,导致血脂升高,同时乙醇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长期酗酒者患脑卒中的概率远高于适度饮酒或不饮酒者。研究表明,长期大量饮酒人群脑卒中发生率比正常人群高出数倍。
2.与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关联:成年人长期酗酒更容易出现上述不良影响,而青少年由于身体发育尚未成熟,饮酒对血管等的损害更为严重,但相对而言,成年人酗酒导致脑卒中的风险更高。同时,酗酒往往伴随不良生活方式,如饮食不规律等,进一步增加脑卒中风险。
六、肥胖
1.机制及影响:肥胖者体内脂肪堆积过多,会引起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血脂代谢紊乱,进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肥胖还会使血容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血压升高,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增加了脑卒中的发生风险。临床研究发现,体重指数(BMI)≥28kg/m2的肥胖人群,脑卒中发生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体重人群。
2.与年龄、性别等因素关联:各个年龄段肥胖者都面临脑卒中风险,尤其中老年人肥胖问题更易引发代谢紊乱等情况。在性别方面,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一般来说,肥胖对女性和男性血管等的损害机制相似,都会增加脑卒中风险,且肥胖程度越严重,风险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