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瘤跟乳腺癌的区别
乳腺瘤是乳房部位非癌性良性肿瘤,生长缓慢、边界清、活动度好,多数表现为无痛性肿块,影像学检查边界清、形态规则,治疗多为观察或手术切除,预后良好;乳腺癌是乳腺上皮组织恶性肿瘤,有侵袭转移特性,表现为无痛、质硬、边界不清肿块等,影像学有恶性征象,治疗综合分期等制定,预后与分期等相关,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有家族遗传史人群风险升高需密切监测。
一、定义与性质
1.乳腺瘤:是乳房部位的良性肿瘤,一般生长缓慢,边界清楚,活动度好,通常不会发生转移。它是由乳腺组织中的纤维组织、腺上皮等异常增生形成的,其性质为非癌性病变。例如纤维腺瘤是常见的乳腺瘤类型,多发生于青年女性,与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较高等因素有关。
2.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侵袭和转移的特性,会破坏正常的乳腺组织结构和功能,若不及时治疗,癌细胞可通过血液、淋巴等途径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危及生命。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遗传因素(BRCA1/BRCA2等基因突变)、内分泌因素(长期高水平雌激素刺激)、生活方式因素(肥胖、缺乏运动等)等。
二、临床表现差异
1.乳腺瘤:多数患者表现为乳房无痛性肿块,肿块大小可因肿瘤生长情况而异,一般质地较韧,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可推动。比如纤维腺瘤,常在体检或自我检查时发现,月经周期对其大小影响通常不明显。
2.乳腺癌:常见表现有乳房肿块,多为无痛性、质地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的肿块。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乳房皮肤改变,如橘皮样改变(因癌细胞堵塞皮下淋巴管导致淋巴回流障碍);乳头溢液,可为血性等异常分泌物;乳头乳晕异常,如乳头凹陷、乳晕湿疹样改变等。不同分期的乳腺癌还可能伴有不同的全身症状,晚期可能出现消瘦、乏力等恶病质表现。
三、影像学及病理检查区别
1.影像学检查
乳腺瘤:乳腺超声检查多表现为边界清晰、形态规则的低回声结节,包膜完整;乳腺钼靶检查可见边缘光滑的肿块影。
乳腺癌:乳腺超声检查常显示肿块边界不规则、有毛刺,内部回声不均匀;乳腺钼靶检查可见不规则肿块,伴有微小钙化等恶性征象。
2.病理检查
乳腺瘤: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形态与正常乳腺组织细胞有差异,但增殖较为有序,无侵袭周围组织的表现。
乳腺癌:病理检查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形态异型性明显,有侵袭性生长的特点,可观察到癌细胞浸润周围组织,还可通过免疫组化等进一步明确分子分型等情况,如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等状态,对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四、治疗方式不同
1.乳腺瘤:较小且无症状的乳腺瘤可定期观察随访,监测肿瘤变化情况;若肿瘤较大或有生长趋势等,可考虑手术切除,手术预后通常较好,一般不需要后续放化疗等辅助治疗。
2.乳腺癌:治疗方案需根据肿瘤分期、分子分型等综合制定。早期乳腺癌多采用手术治疗,如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等;术后可能根据情况进行辅助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例如HER-2阳性的乳腺癌可应用靶向药物治疗,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可进行内分泌治疗等,晚期乳腺癌则以综合姑息治疗为主,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五、预后情况迥异
1.乳腺瘤:预后良好,手术切除后一般不易复发,对患者生存寿命通常无明显影响,经过治疗后患者可恢复正常生活,复发转移风险极低。
2.乳腺癌:预后与肿瘤分期、分子分型等密切相关。早期乳腺癌经规范治疗后预后相对较好,5年生存率较高;而中晚期乳腺癌预后相对较差,生存时间会受到明显影响,且存在复发转移的可能,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预后也有差异,如HER-2过表达型相对预后可能相对差一些,但随着治疗手段的进步,预后也在不断改善。
六、特殊人群情况
1.青年女性:乳腺瘤在青年女性中相对常见,多为纤维腺瘤等,需关注肿块变化,若有异常变化及时就诊;乳腺癌在青年女性中也有发生,相对发病率较中老年低一些,但一旦发生需及时规范治疗,由于青年女性可能有生育等需求,在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对生育功能等的影响。
2.中老年女性:随着年龄增长,乳腺瘤和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均有升高趋势,中老年女性更需重视乳腺健康体检,乳腺瘤若有变化也需积极处理,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中老年女性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时需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及治疗对基础疾病的影响等多方面因素。
3.有家族遗传史人群:对于有乳腺癌家族遗传史的人群,若携带BRCA1/BRCA2等基因突变,患乳腺瘤和乳腺癌的风险均可能升高,这类人群更需密切监测乳腺情况,乳腺瘤的处理需谨慎评估,乳腺癌的筛查和预防措施需更积极,可能需要更早开始筛查及更密切的随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