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厥与癫痫的区别
惊厥是由多种原因引发、急性发作、持续短、单次居多的症状表现;癫痫是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的反复性、发作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的慢性疾病。惊厥发作多因特定诱因,发作持续短、意识恢复快;癫痫具反复性,发作形式多样。二者病因有别,诊断与鉴别方法不同,治疗原则各异,惊厥针对诱因处理,癫痫以抗癫痫药物治疗为主且有手术等其他治疗方式。
一、定义与本质
1.惊厥:是一种突然发生的、短暂的、肌群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常伴有意识障碍,多由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一次性脑功能紊乱所致,可由多种原因引发,如高热、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单次发作居多,本质是一种症状表现。不同年龄人群惊厥原因有差异,儿童时期高热惊厥较为常见,多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在高热时易诱发神经元异常放电有关;成人惊厥可能由脑部病变、中毒等多种因素引起。
2.癫痫:是一种慢性脑部疾病,由脑神经元异常过度放电引起的反复性、发作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是一组综合征,有反复癫痫发作的倾向。其发病与遗传因素、脑部疾病(如脑肿瘤、脑血管畸形等)、全身或系统性疾病(如低血糖、尿毒症等)等多种因素相关,癫痫的本质是脑部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导致的慢性疾病状态。
二、发作特点
1.惊厥:发作多为急性过程,常因特定诱因触发,如高热时突然出现惊厥发作,发作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一般为数秒至数分钟,发作停止后患者意识多能较快恢复。不同年龄段惊厥发作表现有一定特点,婴幼儿惊厥可能表现为眼球上翻、面部肌肉抽搐等不典型表现;儿童及成人惊厥可能有肢体抽搐、意识丧失等较明显表现,但单次发作后若诱因未解除可能再次发作,但并非像癫痫那样具有反复性的慢性病程特点。
2.癫痫:具有反复性发作的特点,即会间隔一段时间后再次出现发作,发作形式多样,可表现为抽搐、感觉异常、意识障碍、精神行为异常等不同类型,每次发作表现相对刻板,且癫痫的发作是由于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的慢性过程导致的反复出现的临床症状。例如部分性发作可能表现为身体某一局部的抽搐等,全面性发作可能出现全身抽搐、意识丧失等。
三、病因差异
1.惊厥:
儿童:高热是常见病因,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在感染等情况下易出现高热,从而引发惊厥;另外低钙血症也较为常见,儿童生长发育快,若钙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等可导致血钙降低,引起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导致惊厥。
成人:可能由急性脑血管病(如脑出血、脑梗死)引起脑部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导致惊厥发作;也可能是中毒因素,如药物中毒、食物中毒等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引发惊厥;还有代谢紊乱,如低血糖、低钠血症等也可诱发惊厥。
2.癫痫:
遗传因素:约30%的癫痫与遗传因素有关,某些遗传基因突变可导致癫痫的易感性增加,如儿童期常见的良性家族性新生儿惊厥与特定的遗传基因相关。
脑部病变:胎儿期脑部发育异常,如先天性脑发育畸形;出生后脑部的外伤、感染(如脑炎、脑膜炎)、脑血管疾病、脑肿瘤等病变,均可导致脑部神经元的结构或功能改变,从而引发癫痫,例如脑外伤后数年可能出现癫痫发作。
全身或系统性疾病:某些全身疾病也可引起癫痫发作,如尿毒症患者由于体内代谢废物堆积,影响脑部功能,可出现癫痫样发作;低血糖反复发作也可能导致脑部神经元能量供应不足,引发癫痫发作。
四、诊断与鉴别
1.惊厥: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如是否有高热、感染等诱因)、发作时的临床表现(如抽搐表现、意识状态等),同时可能需要进行一些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判断是否有感染等)、血生化(如血钙、血糖等检查,以明确是否有电解质紊乱、低血糖等情况)。诊断时需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导致的抽搐表现。
2.癫痫:诊断需要详细的病史采集,包括发作时的详细表现、发作频率、发作诱因等,脑电图检查是诊断癫痫最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约半数以上的癫痫患者在发作间期脑电图可记录到癫痫样放电,如棘波、尖波、棘慢综合波等;此外还可能需要进行头部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MRI等),以明确脑部是否有结构性病变。癫痫需要与其他发作性疾病相鉴别,如癔症性发作,癔症性发作多有精神因素诱发,发作形式多样,缺乏癫痫样放电等脑电图改变。
五、治疗原则
1.惊厥:治疗首先是针对诱因进行处理,如高热引起的惊厥,需要积极退热,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或药物降温(如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如果是低钙血症引起的惊厥,需要补充钙剂,纠正低钙状态。对于惊厥发作时,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等并发症。
2.癫痫:治疗主要是抗癫痫药物治疗,根据癫痫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癫痫药物,如部分性发作可选用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等;全面性发作可选用丙戊酸钠等。对于药物难治性癫痫,还可能考虑手术治疗等方法,但手术治疗有严格的适应证。在治疗过程中要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年龄、发作类型、病情等调整治疗方案。对于儿童癫痫患者,要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对认知功能影响较小的抗癫痫药物,并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