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要预防脑卒中需从控制基础疾病、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和定期健康检查入手。控制高血压需将不同人群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并遵医嘱服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糖尿病要综合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控制高血脂要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使血脂达标。健康生活方式方面要遵循有益膳食结构、控制盐分摄入、限制饮酒;适量运动要保证频率和方式并注意事项;要积极戒烟。定期健康检查包括常规项目和血管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干预。
一、控制基础疾病
1.高血压管理:高血压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需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一般来说,普通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而对于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病的患者,血压宜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定期监测血压,遵循医嘱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同时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低盐饮食、适量运动等,以辅助控制血压。不同年龄的高血压患者在管理上可能有细微差异,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对血压波动更敏感,需更密切监测并谨慎调整降压方案;女性高血压患者在妊娠等特殊时期血压管理需特别关注。
2.糖尿病控制: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显著增加。要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等综合手段控制血糖。空腹血糖应尽量控制在4.4~7.0mmol/L,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合理的饮食结构对于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应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取;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帮助控制血糖。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注意预防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对脑卒中发生风险的影响。
3.高血脂治疗:血脂异常也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对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的患者,需要进行调脂治疗。一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标值应低于2.59mmol/L,对于已发生心血管疾病或高危的患者,目标值可更低至1.8mmol/L以下。可通过饮食控制(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运动以及必要时使用他汀类等调脂药物来降低血脂水平。不同年龄和性别的高血脂患者在治疗上可能有不同的考虑,例如女性绝经后血脂异常的管理需要综合考虑激素变化等因素。
二、健康生活方式
1.合理饮食
膳食结构:遵循地中海饮食模式较为有益,该饮食模式强调摄入大量蔬菜、水果、全谷物、豆类、坚果,适量摄入鱼类、禽类,少量摄入红肉,使用橄榄油作为主要食用油。研究表明,地中海饮食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包括脑卒中的发生风险。例如,大量的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血管健康;全谷物等富含复杂碳水化合物,能稳定血糖。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饮食的具体量和种类可适当调整,如儿童和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摄入,但也要避免过度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食物。
控制盐分摄入:每日盐分摄入量应限制在6g以下。高盐饮食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脑卒中风险。应减少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等高盐食物的摄入,在烹饪和饮食中尽量少用盐,可使用香料等替代部分盐的调味作用。
限制饮酒:过量饮酒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男性每日饮酒酒精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酒精会升高血压、影响血脂代谢等,从而增加脑卒中发生几率。如果有饮酒习惯,应逐渐减少饮酒量,直至限制在安全范围内。
2.适量运动
运动方式与频率: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结合每周2~3次的力量训练。中等强度运动是指运动时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0%~70%(最大心率≈220-年龄)。运动可以帮助控制体重、降低血压、改善血脂和血糖水平等。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人群运动方式和强度有所不同,例如老年人可选择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慢走、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导致意外;儿童和青少年则可以通过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来促进身体发育和健康。
运动注意事项:运动前应进行适当的热身活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逐渐增加运动强度,避免突然剧烈运动。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运动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例如患有冠心病的患者运动时需注意监测心率和身体反应,避免运动诱发心绞痛等情况。
3.戒烟: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增加等,显著增加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吸烟者应积极戒烟,可通过使用戒烟辅助工具(如尼古丁贴片、口香糖等)、寻求戒烟门诊帮助等方式来尝试戒烟。家人和社会也应给予吸烟者支持和鼓励,帮助其成功戒烟,改善身体健康状况,降低脑卒中发生风险。
三、定期健康检查
1.常规检查项目: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包括血压、血糖、血脂、心电图等检查。通过这些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基础疾病的变化情况,如血压是否控制良好、血糖血脂是否在合理范围等。例如,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体检,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的检查,如每半年检查一次血糖、血脂等指标。
2.血管检查:对于有脑卒中高危因素的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者等,可考虑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评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是否存在斑块等情况。颈动脉斑块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早期发现斑块情况,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另外,对于有条件的人群,还可以进行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等检查,更详细地了解脑血管的情况,早期发现脑血管狭窄等问题,以便及时干预,预防脑卒中的发生。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下降等原因,更应重视定期的血管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