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病变相关原因包括脊髓损伤(外伤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疾病如脊髓炎)、脑部病变(脑血管意外如脑梗死、脑出血,脑部肿瘤)、周围神经病变(外伤导致周围神经损伤如肢体外伤、医源性损伤,代谢性疾病相关周围神经病变如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维生素缺乏性周围神经病变)、肌肉病变(遗传性肌肉疾病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先天性肌病,炎症性肌肉疾病如多发性肌炎、皮肌炎),这些病变均可引发不同程度的瘫痪等症状。
一、神经系统病变相关原因
(一)脊髓损伤
1.外伤因素:
交通事故是导致脊髓损伤常见的外伤原因之一,高速行驶的车辆发生碰撞时,车内人员的脊柱可能会受到剧烈的扭曲、挤压等力的作用,从而造成脊髓损伤,使得损伤平面以下的肢体出现瘫痪。例如,有研究统计,在因交通事故导致脊髓损伤的患者中,相当一部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情况。
高处坠落也是常见原因,从较高的建筑物、山体等高处坠落时,身体着地的瞬间脊柱受到的冲击力极大,容易引发脊髓损伤,进而引起瘫痪。
2.疾病因素:
脊髓炎是一种由病毒、细菌等感染引起的脊髓炎症性疾病。当脊髓发生炎症时,会影响脊髓的正常神经传导功能。比如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炎症会导致脊髓的神经纤维受损,使得神经冲动无法正常传导,从而造成病变节段以下的肢体瘫痪,儿童和青壮年相对更容易受到脊髓炎的侵袭,但各年龄段均可发病。
(二)脑部病变
1.脑血管意外
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例如大脑中动脉梗死,会影响相应区域的神经功能,若梗死区域涉及运动神经传导相关的脑区,就会出现对侧肢体的瘫痪。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常见病因,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逐渐升高,50岁以上人群脑梗死的发病风险明显增加。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佳,也会增加脑梗死的发生几率,长期高血压会使脑血管内皮受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进而引发脑梗死导致瘫痪。
脑出血:多由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引起的脑血管破裂所致。当脑出血发生在支配肢体运动的脑区时,如基底节区出血,会压迫周围脑组织,导致局部神经功能受损,出现偏瘫等症状。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波动过大,是脑出血的重要诱发因素,男性在高血压相关脑出血的发病中可能相对更易受到影响,但并非绝对,各年龄段高血压患者都有发病可能。
2.脑部肿瘤:颅内肿瘤会压迫周围的脑组织和神经。例如,位于大脑运动区附近的肿瘤,随着肿瘤的逐渐增大,会压迫运动神经传导通路,导致所支配的肢体出现瘫痪症状。不同年龄段都可能发生脑部肿瘤,儿童常见的脑部肿瘤如髓母细胞瘤等也可能引发瘫痪情况,而中老年人群的脑部肿瘤则多与长期的环境因素、遗传易感性等有关。
二、周围神经病变相关原因
(一)外伤导致周围神经损伤
1.肢体外伤:严重的肢体切割伤、挤压伤等可能会损伤周围神经。比如上肢的切割伤如果伤及臂丛神经,会导致上肢相应肌肉的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出现上肢部分区域的瘫痪及感觉异常。日常生活中,工伤、意外事故等都可能导致此类周围神经损伤引发瘫痪。
2.医源性损伤:在一些手术过程中,如颈部手术、肩部手术等,有可能误伤周围神经。例如甲状腺手术中可能损伤喉返神经,虽然喉返神经损伤主要影响喉部肌肉功能,但如果手术中累及到其他相关周围神经也可能间接导致肢体相关功能异常,不过相对较少见但需引起重视。
(二)代谢性疾病相关周围神经病变
1.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佳,高血糖会损伤周围神经。其发病机制与血糖升高引起的神经内膜微血管病变、山梨醇旁路代谢亢进等有关。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逐渐增加,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中,约有30%-6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相关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肢体瘫痪,影响患者的行走、日常活动等功能,且女性糖尿病患者在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上可能与男性有一定差异,但总体主要与血糖控制情况等因素相关。
2.维生素缺乏性周围神经病变:例如维生素B12缺乏,会影响神经髓鞘的合成,导致周围神经病变。长期素食、胃肠道吸收障碍(如恶性贫血患者胃肠道对维生素B12吸收不良)等情况容易引发维生素B12缺乏。维生素B1缺乏可导致脚气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多见于长期酗酒的人群,因为酒精会影响维生素B1的吸收和代谢,进而引发周围神经病变,严重时出现下肢无力、瘫痪等表现。
三、肌肉病变相关原因
(一)遗传性肌肉疾病
1.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这是一组遗传性肌肉变性疾病,常见的如杜氏肌营养不良症,主要影响男性儿童,是由于基因缺陷导致肌肉细胞内缺乏抗肌萎缩蛋白,使得肌肉逐渐萎缩、无力,病情进展会导致肢体瘫痪,通常在儿童期就开始出现症状,进行性加重。
2.先天性肌病:某些先天性肌病是由于基因异常导致肌肉发育异常,如中央轴空病等,出生后或婴儿期即可出现肌肉无力、运动发育迟缓等表现,随着生长发育,可能逐渐出现肢体瘫痪的情况,不同类型的先天性肌病在发病年龄和临床表现上有一定差异,但都与遗传因素导致的肌肉本身病变有关。
(二)炎症性肌肉疾病
1.多发性肌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肌肉炎症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异常有关。患者会出现肌肉无力,逐渐累及肢体肌肉,表现为肢体活动困难,严重时可导致瘫痪。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女性发病率相对高于男性,发病前可能有感染等诱因,如病毒感染等可能诱发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攻击肌肉组织。
2.皮肌炎:除了有肌肉无力的表现外,还伴有皮肤损害,同样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肌肉受累时可出现肢体近端肌肉无力,逐渐发展可能导致肢体瘫痪,儿童和成人都可发病,儿童皮肌炎在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特殊关注其生长发育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