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阴道出血原因多样,早中晚孕期意义不同,诊断靠体格检查、超声、血液等检查,应对需一般处理及针对病因处理,高龄、有不良孕史、有基础疾病孕妇需特殊关注。常见原因包括先兆流产、异位妊娠、胎盘因素(胎盘前置、胎盘早剥)、宫颈病变;不同孕周阴道出血意义有别;诊断检查有体格检查、超声、血液检查;应对措施分一般处理和针对病因处理;特殊人群有高龄、有不良孕史、有基础疾病孕妇的注意事项。
一、常见原因
1.先兆流产:多发生在妊娠28周前,孕妇可出现少量阴道出血,常为暗红色或血性白带,随后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其发生与胚胎染色体异常、孕妇内分泌异常(如黄体功能不全等)、免疫功能异常、孕妇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多种因素相关。研究表明,约50%的先兆流产与胚胎染色体异常有关。
2.异位妊娠:最常见的是输卵管妊娠,典型症状为停经后腹痛与阴道出血,阴道出血一般量少呈点滴状,色暗红或深褐。异位妊娠是因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常见原因包括输卵管炎症、输卵管手术史、输卵管发育不良或功能异常等。例如,有过输卵管炎病史的女性,输卵管黏膜受损,管腔变窄,影响受精卵正常运行,增加异位妊娠风险。
3.胎盘因素
胎盘前置: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位置低于胎先露部,是引起妊娠晚期阴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主要症状为无痛性反复阴道出血,出血时间及严重程度与前置胎盘类型有关,完全性前置胎盘往往出血时间早、量多。其发生可能与子宫内膜病变或损伤(如多次刮宫、剖宫产等)、胎盘面积过大(如多胎妊娠)等因素有关。
胎盘早剥: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表现为阴道出血,可伴有腹痛,严重时出现休克症状。胎盘早剥的发生与血管病变(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慢性高血压等)、机械性因素(如腹部外伤等)、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如长时间仰卧位)等有关。研究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发生胎盘早剥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孕妇。
4.宫颈病变:孕妇患有宫颈息肉、宫颈癌等宫颈病变时也可引起阴道出血。宫颈息肉是宫颈组织增生形成的赘生物,质地较脆,容易出血;宫颈癌则是宫颈的恶性肿瘤,也会出现接触性出血或不规则阴道出血。
二、不同孕周阴道出血的意义
1.早孕期(妊娠12周前):早孕期阴道出血需高度警惕先兆流产、异位妊娠等情况。若为先兆流产,经过适当休息及保胎治疗,部分孕妇可继续妊娠;若为异位妊娠,如不及时处理,可发生破裂,引起腹腔内大出血,危及生命。
2.中孕期(妊娠13-27周):中孕期阴道出血常见于胎盘因素,如胎盘前置、胎盘早剥等。胎盘前置可能导致孕妇反复出血,影响胎儿营养供应,导致胎儿生长受限等;胎盘早剥则可引起胎儿宫内缺氧甚至死亡,同时对孕妇的凝血功能等也会产生严重影响。
3.晚孕期(妊娠28周后):晚孕期阴道出血多与胎盘因素相关,胎盘早剥起病急,进展快,对母儿危害大;胎盘前置则可能在临产时发生大量出血,危及母儿生命。
三、诊断检查
1.体格检查:医生会检查孕妇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了解孕妇一般状况。同时检查阴道出血情况,观察宫颈是否有病变、子宫大小与妊娠周数是否相符等。
2.超声检查:超声是诊断怀孕期间阴道出血的重要检查方法。经腹部或经阴道超声可明确胚胎或胎儿状况、胎盘位置等。例如,经阴道超声对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较高,能清晰看到宫腔外的妊娠囊;对于胎盘前置的诊断,超声可准确判断胎盘下缘与宫颈内口的关系。
3.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血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等检查。血常规可了解孕妇是否有贫血及感染情况;血HCG动态变化对判断胚胎发育情况有一定帮助,如异位妊娠时血HCG水平较正常妊娠低,且翻倍不良;孕酮水平低下提示可能存在先兆流产风险。
四、应对措施
1.一般处理:孕妇出现阴道出血时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和性生活。保持心情平静,减少精神压力。
2.针对不同病因的处理
先兆流产:如胚胎发育正常,可进行保胎治疗,包括休息、补充孕激素等。但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阴道出血增多或腹痛加剧,可能发展为难免流产,需及时终止妊娠。
异位妊娠:根据病情采取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对于早期、病情稳定的异位妊娠,可使用甲氨蝶呤等药物杀胚治疗;若出现腹腔内大出血等紧急情况,则需立即手术治疗。
胎盘因素
胎盘前置:需根据孕周、出血量、孕妇及胎儿状况等综合处理。若孕妇出血少,情况稳定,可住院观察,采取抑制宫缩、止血等治疗,尽量延长孕周;若出血多,危及孕妇生命,则需及时终止妊娠。
胎盘早剥:一旦确诊,应及时终止妊娠,根据孕妇及胎儿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如剖宫产等。同时积极纠正休克,防治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宫颈病变:对于宫颈息肉引起的出血,可在适当孕周进行息肉摘除术;对于宫颈癌等严重宫颈病变,需根据孕妇及胎儿情况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高龄孕妇:高龄孕妇发生阴道出血时,由于其自身身体状况及胚胎质量等因素,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相对较高。需更加密切监测,如加强超声检查频率,及时了解胚胎或胎儿情况,同时更积极地评估各种可能的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有不良孕史孕妇:既往有流产、异位妊娠等不良孕史的孕妇,再次出现阴道出血时,心理压力往往较大,同时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可能性也增加。医生需加强心理疏导,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更加谨慎、全面,详细询问病史,仔细进行各项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
3.患有基础疾病孕妇:如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孕妇,出现阴道出血时,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病情的发展和处理。例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发生胎盘早剥的风险更高,在处理阴道出血的同时,需密切监测基础疾病的情况,维持基础疾病的稳定,综合考虑母儿状况制定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