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是常见临床综合征,患者感自身或环境物体旋转等,常见耳源性(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元炎)和中枢性(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多发性硬化)病因,有发作性或持续性眩晕等表现,诊断靠详细病史、体格(前庭、神经、耳部检查)及辅助(影像、实验室)检查,治疗分针对病因(耳源性用复位、药物等,中枢性依病情治疗)和对症支持,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有各自注意事项。
眩晕症的常见病因
耳源性病因:
梅尼埃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内耳膜迷路积水有关,多见于中青年人,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典型表现为发作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耳胀满感。研究表明,内淋巴产生和吸收失衡是梅尼埃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这种失衡会导致膜迷路积水,刺激内耳感受器,从而引发眩晕等一系列症状。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最常见的眩晕原因之一,多见于老年人,女性相对多见。其发生是由于耳石脱落后进入半规管,当头部位置变化时,耳石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前庭感受器受到异常刺激,引起眩晕发作,通常眩晕发作与特定的头位变化有关,持续时间一般较短,不超过1分钟。
前庭神经元炎: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多见于30-60岁人群,无明显性别差异。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突然出现剧烈眩晕,伴恶心、呕吐,眩晕持续时间较长,可长达数天至数周,患者平衡障碍明显,但听力一般正常。
中枢性病因:
脑血管疾病:如后循环缺血、脑梗死、脑出血等,多见于中老年人,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容易发病。脑血管病变会影响脑部前庭中枢的血液供应或直接损害前庭中枢结构,导致眩晕症状,常伴有神经系统的其他症状,如肢体无力、言语不利、面部麻木等。
颅内肿瘤:如听神经瘤、小脑肿瘤等,可压迫或侵犯前庭神经及前庭中枢结构,引起眩晕,起病相对较缓慢,眩晕症状可逐渐加重,同时可能伴有听力下降、头痛、视力障碍等症状。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眩晕可为其首发症状或伴随症状,常伴有眼球震颤、肢体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表现,病情具有缓解-复发的特点。
眩晕症的临床表现
眩晕发作特点:
发作性或持续性眩晕,发作性眩晕可突然发生,持续时间不等,短则数秒、数分钟,长则数小时、数天甚至更长时间;持续性眩晕则是眩晕症状持续存在。
可伴有眼球震颤,医生通过检查可发现患者眼球不自主地来回摆动。
伴随症状:
恶心、呕吐:是眩晕症常见的伴随症状,由于眩晕刺激前庭神经,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胃肠道反应。
听力改变:如梅尼埃病患者可出现波动性听力下降,前庭神经元炎患者听力一般正常,而听神经瘤患者多有进行性听力下降。
平衡失调:患者站立或行走时感觉不稳,容易摔倒。
眩晕症的诊断方法
详细病史采集:包括眩晕发作的诱因、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伴随症状、既往病史(如耳部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家族史等。例如,询问患者眩晕发作前是否有头部外伤、感染等情况,对于诊断BPPV非常重要,因为头部外伤可能是耳石脱落的诱因之一。
体格检查:
前庭功能检查:包括冷热试验、眼震电图等,可评估前庭功能是否正常,如冷热试验通过改变外耳道温度刺激前庭感受器,观察眼震情况来判断前庭功能;眼震电图则能更精确地记录眼球震颤的方向、频率等特征。
神经系统检查:检查患者的肌力、肌张力、反射、感觉等,以判断中枢神经系统是否有病变,如脑血管疾病患者常伴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耳部检查:检查外耳道、鼓膜情况,以及进行听力测试等,有助于诊断耳源性眩晕,如通过纯音测听可了解患者听力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听力下降及听力下降的类型。
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检查可帮助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如脑梗死、脑出血、颅内肿瘤等;内耳MRI水成像(内耳成像)有助于诊断梅尼埃病等内耳疾病,可观察膜迷路是否有积水等情况。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糖、血脂、梅毒血清学试验、自身抗体检测等,有助于排查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眩晕,例如血常规可了解患者是否有感染、贫血等情况,血糖、血脂检查有助于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及是否存在代谢异常等。
眩晕症的治疗原则
针对病因治疗:
对于耳源性眩晕,如BPPV主要通过复位治疗,根据不同的半规管类型采用相应的复位手法,如Epley法、Semont法等复位BPPV患者;梅尼埃病在发作期可采用药物对症治疗,如使用前庭抑制剂(如苯海拉明等)缓解眩晕症状,发作间歇期可根据情况采用改善内耳循环的药物(如倍他司汀等)等治疗;前庭神经元炎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抗炎、抗病毒治疗以及对症支持治疗。
对于中枢性眩晕,如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眩晕,需根据具体病情进行相应治疗,如脑梗死可采用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等治疗,脑出血则根据出血量等情况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颅内肿瘤则多需要手术切除或放疗、化疗等。
对症支持治疗:对于眩晕发作时出现恶心、呕吐的患者,可给予止吐药物对症处理;对于平衡失调的患者,可进行平衡训练等康复治疗,帮助患者恢复平衡功能。
特殊人群眩晕症的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眩晕相对较少见,但也可能由耳部感染、先天性内耳畸形等原因引起。儿童眩晕时应避免剧烈活动,防止摔倒受伤;由于儿童用药有特殊要求,应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如简单的头部位置调整等缓解眩晕症状,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神志、精神状态及眩晕发作情况,及时就医。
老年人:老年人眩晕多与脑血管疾病、耳源性疾病等有关。老年人眩晕时行动要缓慢,防止因平衡失调摔倒导致骨折等严重并发症;在就医过程中要详细向医生提供既往病史等情况,因为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影响眩晕的诊断和治疗;对于老年人使用药物要更加谨慎,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要密切关注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出现眩晕要谨慎用药,因为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造成影响。首先要明确眩晕的病因,如考虑耳源性眩晕,在不影响胎儿的情况下可采用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如轻度的复位治疗等;要密切监测胎儿的情况,定期进行产检,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因为妊娠期女性的身体状态特殊,任何不适都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