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炎的常见原因包括运动相关因素(过度使用、运动姿势不当)、年龄因素(随年龄增长跟腱弹性和修复能力下降)、疾病因素(全身性疾病及跟腱周围感染性疾病)、生活方式因素(长期不运动后突然增加运动量、穿着不合适鞋子运动)。
运动相关因素:
过度使用:对于运动员或经常进行高强度运动的人群,如长跑、篮球、足球等项目的参与者,跟腱反复受到拉伸、收缩的应力作用。以长跑为例,跟腱在每一步着地时都要承受身体的重量并进行发力,长时间、高频率的这种运动使得跟腱组织不断受到微损伤。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微损伤逐渐积累,就容易引发跟腱炎。研究表明,长期每周跑步距离超过一定量(如超过50公里)的人群,跟腱炎的发生率会显著增加。
运动姿势不当:不正确的运动姿势会使跟腱承受异常的压力。比如在跑步时,足部过度内翻或外翻,会导致跟腱受力不均衡。内翻时,跟腱外侧承受过大压力;外翻时,内侧承受过大压力,长期如此会破坏跟腱的正常力学环境,引发炎症反应。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跟腱的弹性和修复能力会逐渐下降。中老年人的跟腱组织本身就处于退变状态,胶原纤维含量减少,弹性降低,更容易受到损伤而发生跟腱炎。例如,50岁以上的人群相较于年轻人,跟腱炎的发病风险更高。
疾病因素: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与跟腱炎的发生有关。比如痛风,体内尿酸代谢异常,尿酸盐结晶沉积在跟腱部位,会刺激跟腱引起炎症反应;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自身免疫反应累及跟腱,也可能导致跟腱炎的发生。此外,跟腱周围的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感染等,也可能直接引发跟腱的炎症。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不运动后突然增加运动量,或者穿着不合适的鞋子进行运动,鞋子的缓冲和支撑功能不佳,都会使跟腱承受超出其承受能力的应力,从而诱发跟腱炎。例如,突然开始高强度的登山运动,而穿着的鞋子不能提供良好的足部支撑,就容易引发跟腱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