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性尿失禁是腹压突然增加时出现不自主尿液自尿道外口漏出的常见泌尿系统疾病,其发病机制与盆底支持组织受损或功能异常等有关,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临床表现为腹压增加时不自主漏尿,诊断需结合病史、症状及相关检查来明确并判断严重程度以制定治疗方案
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从解剖生理角度来看,正常情况下,尿道和膀胱颈部处于关闭状态,尿道有一定的阻力,能对抗腹压的增加。当盆底支持组织(如盆底肌肉、筋膜、韧带等)受损或功能异常时,就会导致尿道周围的支撑结构减弱。例如,女性在妊娠、分娩过程中,可能会造成盆底肌肉和筋膜的损伤,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会使尿道黏膜萎缩,进一步影响尿道的关闭功能,从而增加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风险。对于男性,前列腺手术等因素也可能导致盆底结构改变,引发压力性尿失禁。
不同人群特点
女性:女性由于其解剖结构特点,本身就存在相对更容易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基础。在生育年龄女性中,妊娠和分娩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多次分娩、难产等情况会明显增加患病几率。绝经后的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尿道黏膜变薄、尿道闭合压力下降,使得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进一步升高。
男性:男性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相对女性较少,但也可见于有前列腺疾病史(如前列腺增生术后)、尿道狭窄等情况的男性,这些因素会破坏盆底结构的完整性,导致尿道支撑不足而引发尿失禁。
老年人群: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盆底肌肉松弛、神经系统功能减退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压力性尿失禁。同时,老年人常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长期咳嗽会增加腹压,进而加重压力性尿失禁的症状。
肥胖人群:肥胖者腹部脂肪堆积较多,会增加腹压,对盆底造成更大的压力,从而更容易诱发压力性尿失禁。
临床表现及诊断相关
压力性尿失禁的主要临床表现就是在腹压增加时出现不自主漏尿,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不同程度。诊断方面通常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表现,还可能会进行一些相关检查,如尿流动力学检查等,以评估尿道压力、膀胱功能等情况,从而明确诊断并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为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