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炎的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有休息与制动,不同人群因不同原因导致的跟腱炎均需减少相应活动;物理治疗包括急性期冰敷(不同年龄人群注意温度和时间)、超声波治疗(有基础病史者需关注局部反应)、体外冲击波治疗(依个体情况调整参数)。药物治疗有非甾体抗炎药(有胃肠道病史者慎用,儿童慎用)和糖皮质激素(炎症严重时局部注射,频繁注射有风险,老年人有骨质疏松病史慎用,儿童禁止局部注射)。
一、非药物治疗
1.休息与制动:对于跟腱炎患者,首先要减少引起疼痛的活动,让跟腱得到充分休息。比如长期跑步导致跟腱炎的患者,应暂时停止跑步等剧烈运动,避免加重损伤。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如果是因运动导致跟腱炎,要减少跳跃、攀爬等运动;老年人则要避免长时间行走、上下楼梯等。性别方面,一般无特殊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的人,如久坐人群突然增加运动导致跟腱炎,也需休息制动。
2.物理治疗
冰敷:在急性期(通常是疼痛、肿胀开始的72小时内),可以每天冰敷数次,每次15-20分钟。冰敷能减轻炎症和疼痛,不同年龄人群冰敷时要注意温度和时间,儿童皮肤较嫩,时间可适当缩短;老年人血液循环相对较慢,冰敷时间也不宜过长。
超声波治疗:利用超声波的能量促进跟腱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和组织修复。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进行超声波治疗时要密切关注局部反应,因为糖尿病可能影响血液循环和伤口愈合。
体外冲击波治疗:通过冲击波刺激跟腱组织,促进其修复。不同生活方式的人,如运动员因高强度训练导致跟腱炎,体外冲击波治疗可能效果较好,但要根据个体情况调整治疗参数。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如[具体非甾体抗炎药1]等,这类药物可以减轻跟腱的炎症和疼痛。但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要谨慎使用,因为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儿童一般不优先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除非在医生严格评估下使用。
2.糖皮质激素:在某些情况下,如炎症较严重时,可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如[具体糖皮质激素1]等,但要注意频繁注射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跟腱退变等风险,对于有骨质疏松病史的老年人要特别谨慎,儿童禁止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