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晚期预防早产需从多方面着手,要定期产检及时发现高危因素,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休息,注意个人卫生并避免孕晚期性生活,控制基础疾病,识别早产征兆及时就医,还要进行心理调节保持平和心态。
一、定期产检
孕晚期应严格按照医生要求定期进行产检,通过产检可以及时发现可能导致早产的高危因素,如孕妇是否存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等情况。例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会增加子宫胎盘缺血、缺氧的风险,进而可能引发早产,通过产检医生能密切监测孕妇血压、血糖等指标,及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二、避免过度劳累
孕晚期孕妇要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或从事重体力劳动。过度劳累会使孕妇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可能诱发子宫收缩。一般来说,孕妇每天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夜间睡眠建议7-9小时,白天可适当午休。同时,在日常活动中要避免突然的用力动作,如搬重物等。
三、注意个人卫生与性生活管理
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勤换内裤,防止生殖道感染。生殖道感染是引发早产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如阴道炎等炎症可能刺激宫颈,导致宫颈过早成熟、扩张,增加早产风险。
性生活管理:孕晚期应避免性生活,因为性生活可能会刺激子宫,引起子宫收缩,从而增加早产的可能性。
四、控制基础疾病
如果孕妇本身患有一些基础疾病,如心脏病、肾脏疾病等,要积极控制病情。例如,患有心脏病的孕妇,心功能状况会影响子宫胎盘的血液供应,需密切监测心功能指标,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控制病情;患有肾脏疾病的孕妇,要注意血压、蛋白尿等情况的控制,减少对妊娠的不良影响。
五、识别早产征兆并及时就医
孕妇要学会识别早产的征兆,如出现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宫缩,间隔时间越来越短,持续时间越来越长;或者出现阴道流血、流液等情况。一旦出现这些征兆,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以便医生及时采取措施抑制宫缩等,尽可能延长孕周,保障胎儿的健康。
六、心理调节
孕晚期孕妇可能会因为对分娩的担忧等出现心理压力过大的情况,而长期的不良心理状态也可能影响妊娠结局。孕妇应保持心态平和,可通过听舒缓音乐、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营造良好的身心状态有利于预防早产。对于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孕妇,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