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单纯尿路感染较少直接引起蛋白尿,但严重肾盂肾炎或合并肾脏基础疾病时可能出现,不同人群及有既往肾脏病史等情况时,尿路感染引起蛋白尿的风险有差异。
一、单纯尿路感染时蛋白尿情况
单纯的下尿路感染,如膀胱炎,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通常不会导致蛋白尿。此时尿液中的蛋白含量一般在正常范围内,通过尿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等炎症指标异常,但尿蛋白定量多无明显升高。
二、上尿路感染合并其他情况时可能出现蛋白尿
1.严重肾盂肾炎:当肾盂肾炎病情较为严重时,炎症可能会影响肾脏的滤过功能等。例如,病原体感染导致肾脏组织损伤,使肾小球的滤过屏障受到一定影响,虽然这种情况相对少见,但理论上可能会出现少量蛋白尿。不过,此时主要还是以肾盂肾炎的典型表现如高热、寒战、腰痛等为主,蛋白尿并非主要突出表现。从病理角度来看,严重的肾盂肾炎可能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有轻度改变,但一般程度较轻,尿蛋白量通常不会很高。
2.合并肾脏基础疾病:如果患者本身存在一些潜在的肾脏基础疾病,如轻微的肾小球肾炎等,同时又发生了尿路感染,那么尿路感染可能会诱发或加重蛋白尿的出现。因为原本就存在肾脏滤过功能的轻微异常,尿路感染带来的炎症刺激等因素可能会进一步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屏障,使得蛋白漏出增加。例如,对于本身有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发生尿路感染后,炎症因子的释放等可能会使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改变更明显,从而出现蛋白尿。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尿路感染引起蛋白尿的情况也有一定差异。例如,女性由于尿道短等解剖结构特点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当女性尿路感染时,需关注是否合并肾脏相关问题导致蛋白尿。儿童发生尿路感染时,要警惕是否存在先天性肾脏结构异常等情况,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肾脏功能等相对特殊,若发生尿路感染且出现蛋白尿,更要及时排查是否有肾脏基础病变等。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不注意个人卫生等不良生活方式易引发尿路感染,若本身有潜在肾脏问题的人群发生尿路感染,就更易出现蛋白尿相关情况。有既往肾脏病史的患者,发生尿路感染时出现蛋白尿的风险相对更高,因为其肾脏的滤过等功能已经有一定基础病变,尿路感染的刺激更易影响蛋白的滤过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