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和水痘的区别有哪些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皮疹在手足口腔等部位,部分伴低热等,通过密切接触和飞沫传播,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四季可发夏秋季多,多数预后好;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皮疹向心性分布,全身症状明显,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普遍易感儿童多见,冬春多发,一般预后好,儿童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需注意相关事项。
临床表现方面
皮疹特点:
手足口病皮疹主要出现在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形态多样,可为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一般不结痂。
水痘皮疹先见于躯干和头部,然后蔓延至面部、四肢,呈向心性分布。皮疹最初为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再经数小时发展为疱疹,疱疹呈椭圆形,疱疹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1-2天内疱疹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
全身症状:
手足口病部分患儿可伴有发热,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精神状态多数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出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多系统受累表现。
水痘患儿一般全身症状相对明显,发热可高达39-40℃,发热1-2天后出疹,出疹期患儿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症状较明显。
传播途径方面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具等,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水痘传染性极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污染的物品传播。
好发人群及季节方面
好发人群:
手足口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
水痘普遍易感,主要发生在儿童,以2-6岁儿童多见,成人也可发病,但症状较儿童重。
好发季节: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多见。
水痘冬春季节多发。
预后方面
手足口病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少数重症患儿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如脑干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等。
水痘一般预后较好,皮疹结痂脱落后一般不留瘢痕,但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新生儿患水痘等情况可能病情较重,少数可发生肺炎、脑炎等并发症。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手足口病和水痘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感染后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精神差、嗜睡、抽搐、呼吸急促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对于水痘患儿,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皮疹,防止继发细菌感染。
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感染手足口病或水痘后病情可能更严重,需格外重视防护,避免接触传染源,一旦感染应尽早就诊并积极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