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肺结核主要包括浸润性肺结核(多由潜伏或再次感染结核菌引起,影像学表现为小片状等阴影,常见于肺尖等区域,与机体免疫力下降等相关)、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由浸润性肺结核未及时诊治发展而来,有厚壁空洞和广泛纤维增生,排菌量大是重要传染源,多见于长期患病且治疗不规范者)、干酪性肺炎(发生在免疫力和体质衰弱且大量感染结核菌或有淋巴结支气管瘘者,表现为大叶性磨玻璃状阴影等,常见于免疫力极度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结核球(是有纤维包膜的干酪样坏死灶,多为单个,常位于肺上叶,一般无症状多体检发现,与免疫状态和结核菌感染情况相关)。
浸润性肺结核:多由潜伏在肺内的结核菌重新繁殖引起,也可由外界结核菌再次感染所致。影像学表现为小片状或斑点状阴影,可融合形成空洞。常见于肺尖和锁骨下区域,多见于成年人,与机体免疫力下降等因素相关,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等相对更易患此类继发性肺结核,其发病与既往感染结核菌后机体免疫力变化使得结核菌重新活跃有关。
纤维空洞性肺结核:通常是由于浸润性肺结核未及时诊治,病灶长期不愈,出现干酪样坏死和空洞形成,同时伴有纤维组织增生。X线检查可见单侧或双侧厚壁空洞和广泛的纤维增生,这类患者排菌量大,是重要的传染源。该类型多见于有较长肺结核病史且治疗不规范的患者,由于长期的肺部病变,肺组织结构遭到严重破坏,纤维组织大量增生,影响肺功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影响较大,年龄方面无特定限制,但长期患病者更易出现此类型。
干酪性肺炎:多发生在机体免疫力和体质衰弱,又受到大量结核菌感染的患者,或有淋巴结支气管瘘,淋巴结中的大量干酪样物质经支气管进入肺内而发生。可表现为大叶性密度均匀的磨玻璃状阴影,逐渐出现溶解区,呈虫蚀样空洞。常见于免疫力极度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等,因为艾滋病患者免疫系统受损,无法有效抵御结核菌的侵袭,容易引发严重的干酪性肺炎,发病急骤,症状严重,对患者健康威胁极大。
结核球:是一种有纤维包膜的干酪样坏死灶,多为单个,直径通常在2-4cm之间。常位于肺上叶,多由浸润性肺结核干酪样坏死灶逐渐被纤维包裹形成。一般患者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其形成与结核菌感染后局部组织的修复和纤维包裹过程有关,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生,但与个体的免疫状态和结核菌感染情况相关,免疫功能正常但结核菌感染后局部修复形成包裹的人群易出现结核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