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鞘膜积液有观察等待、手术治疗、穿刺抽液并注射硬化剂等处理方式。1岁以内部分可自行吸收,需密切观察;1岁以上未吸收、积液大等情况需手术,手术可解决问题且技术成熟;穿刺抽液并注射硬化剂少用且有风险。婴儿观察等待要保持阴囊清洁,手术患儿要注意切口护理、关注疼痛及对年长儿进行心理疏导。
一、观察等待
对于1岁以内的小儿鞘膜积液,部分可自行吸收。因为婴儿的鞘状突有自行闭合的可能,此阶段需密切观察积液情况,定期随访,关注积液量变化以及患儿一般状况。由于婴儿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有一定的自我修复潜力,所以先采取观察的方式,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
二、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对于1岁以上仍未自行吸收的鞘膜积液,或者鞘膜积液较大引起患儿不适、影响睾丸发育等情况时,需考虑手术治疗。一般认为,当鞘膜积液持续存在超过1年,或者积液量多导致睾丸局部温度升高等情况,会影响睾丸的正常生理功能,此时手术干预是必要的。手术方式主要有鞘状突高位结扎术等。手术的目的是阻断鞘膜腔与腹腔的通道,防止积液再次形成。
手术优势:手术可以彻底解决鞘膜积液问题,避免长期积液对睾丸等生殖器官的不良影响,如可能影响睾丸的血供、压迫睾丸导致发育受限等。手术技术相对成熟,安全性在儿科手术中是可接受的,但也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身体状况进行评估,比如患儿的心肺功能等是否能耐受手术。
三、穿刺抽液并注射硬化剂
适用情况:这种方法适用于少数特殊情况,但存在复发等风险。一般不首选,因为硬化剂注射可能会引起局部炎症等不良反应,而且复发率相对较高。只有在不适合手术或者家长强烈拒绝手术等特殊情况下才会考虑,但要充分告知家长可能的风险。例如,对于一些年龄较小但情况特殊的患儿,在权衡利弊后可能会考虑此方法,但需要谨慎操作,密切观察患儿术后反应。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婴儿患者,在观察等待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阴囊局部清洁,避免感染等情况。因为婴儿皮肤娇嫩,鞘膜积液局部可能会有一些渗出等情况,若不注意清洁容易引发感染。在手术治疗的患儿中,术后要特别注意切口护理,保持切口干燥、清洁,避免患儿抓挠切口,防止切口感染。同时,要关注患儿术后的疼痛情况,虽然小儿对疼痛的表达可能不明确,但要通过观察患儿的神态、肢体动作等判断是否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缓解疼痛。对于年龄较大能配合的患儿,要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其对手术等治疗的恐惧心理,让患儿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和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