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骨质疏松有多种症状表现,包括以腰背痛最为多见的疼痛症状,随病情进展出现的身高变矮、驼背,增加的骨折风险,严重时的呼吸功能下降,还有乏力等其他表现,且与年龄、绝经等因素相关,绝经后女性及有不良生活方式的女性需关注骨骼健康。
一、疼痛症状
女性骨质疏松时较常见的症状是疼痛,其中以腰背痛最为多见。疼痛可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这是因为骨质疏松导致骨量丢失,骨的微结构破坏,骨骼的承重能力下降,脊柱椎体容易压缩变形,牵拉周围的肌肉等组织引发疼痛。例如,相关研究表明,约70%-80%的骨质疏松患者会出现腰背痛症状。
二、身高变矮、驼背
随着骨质疏松的进展,椎体容易发生压缩性骨折,使得身高逐渐变矮,同时可能出现驼背畸形。正常情况下,椎体是支撑身体保持身高和体态的重要结构,当椎体因骨质疏松而压缩后,身高就会缩短,长期累积可能导致明显的驼背。一般来说,女性在40岁以后可能会逐渐出现身高变矮的迹象,而驼背也会随着年龄增长和骨质疏松程度加重而愈发明显。
三、骨折风险增加
骨质疏松会使骨骼变得脆弱,轻微外力就可能导致骨折,这也是女性骨质疏松较为严重的症状之一。常见的骨折部位有椎体、髋部、腕部等。比如椎体骨折,可能在日常弯腰、负重、咳嗽等情况下发生;髋部骨折则多见于老年人,发生后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据统计,约有20%的骨质疏松患者会发生骨折。
四、呼吸功能下降
严重的骨质疏松患者,尤其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可使胸廓畸形,影响肺部的正常扩张和收缩,进而导致呼吸功能下降。表现为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例如,胸椎压缩性骨折后,胸廓的前后径或横径发生改变,限制了肺部的通气功能,长期下去会对呼吸功能产生明显影响。
五、其他表现
部分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还可能出现乏力等表现,由于骨骼强度下降,身体活动相对受限,容易感到疲惫无力。而且,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年龄、绝经等因素密切相关,绝经后的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丢失加快,更容易出现上述症状。同时,长期缺乏运动、营养不良等生活方式因素也会加重骨质疏松相关症状的出现。对于绝经后女性,应更加关注自身骨骼健康,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等,以便早期发现骨质疏松并采取相应措施。而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的女性,如长期吸烟、酗酒、缺乏日晒等,也需及时纠正,以降低骨质疏松发生及相关症状出现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