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的症状分为初期、极期、缓解期和恢复期,初期多为缓慢起病,有发热、胃肠道症状等;极期有高热、神经系统等多系统症状;缓解期体温下降病情好转;恢复期体温正常症状基本消失,且症状因个体等有差异,疑似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一、初期
1.发热:多为缓慢起病,体温呈阶梯状上升,可在1周内达39~40℃,常伴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与咳嗽等,此阶段需注意与其他感染性疾病鉴别,不同年龄人群发热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体温波动相对不典型,成人多呈典型阶梯热。
2.胃肠道症状:可有腹部不适、腹胀、食欲减退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痛,疼痛部位多为右下腹,需与外科急腹症鉴别,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久坐者可能胃肠道症状相对更明显,有基础胃肠道病史者可能症状更易被忽视。
二、极期
1.高热:持续高热,体温可达39~40℃,多为稽留热型,可持续10~14天,此阶段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对于儿童要特别注意高热可能引发惊厥等情况,需积极采取非药物降温等措施。
2.神经系统症状:出现伤寒面容,表现为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等,严重者可出现谵妄、昏迷或脑膜刺激征,不同年龄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同,幼儿可能表现为嗜睡、易激惹等,成人则更易出现意识方面的严重改变,有神经系统基础病史者可能症状加重或出现特殊表现。
3.循环系统症状:可有相对缓脉,即体温升高但脉搏增加不明显,部分患者可出现血压下降、重脉等,需关注循环系统的变化,老年人本身循环系统功能相对较弱,出现相关症状时需更谨慎评估。
4.消化系统症状:腹胀明显,可有便秘或腹泻,右下腹有轻压痛,对于有胃肠道基础疾病的患者,腹泻或便秘可能加重原有病情,需注意饮食调整等。
5.皮疹:病程7~14天,部分患者皮肤出现淡红色小斑丘疹,称为玫瑰疹,多见于胸、腹部位,数量较少,一般在10个左右,压之褪色,需注意与其他出疹性疾病鉴别,不同性别皮疹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不同皮肤状况人群皮疹可能有不同表现。
三、缓解期
1.体温下降:体温逐渐下降,病情开始好转,各种症状逐步减轻,但仍需警惕并发症的发生,此阶段患者体力开始恢复,需合理安排饮食等促进康复,不同年龄恢复速度不同,儿童恢复相对较快,但仍需注意营养补充。
四、恢复期
1.体温正常:体温恢复正常,症状基本消失,一般在1个月左右完全康复,但部分患者可能在恢复期出现复发等情况,需密切随访,老年人恢复期可能相对较长,需加强护理和营养支持。
伤寒的症状因个体差异、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有所不同,在出现疑似伤寒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